苹果(2)
2023-11-23 来源:百合文库
下课或是放学,A在走廊上随便走走,都能收到很多的“问候”和窃窃私语。A当然知道这是本班的同学传出去的,他也曾私下里与同学们交流过,但换来的却是理直气壮的不以为然:“这也不算隐私吧。”“我就那么随口一说而已。”“你连这个都接受不了啊……”A的交流不仅没有改变他的处境反而给自己加了个“小气”的标签。
枯燥的校园生活中总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毫无疑问A便成为了这个切入点。刚开始同学们把剥去外皮的苹果味糖给A,A毫无防备地接受了,同学们便好像发现了大秘密:“你竟然吃苹果糖!”好像阴谋得逞又好像发现真相,求知欲刺激着他们再接再厉。于是他们又尝试把苹果汁偷偷倒进A的水杯,把包着苹果酱的面包给A,或是当A请求他们帮什么忙,以“你吃口苹果我就告诉你”为条件。A有时上当,有时也会生气,但不管怎样同学们都是一副“没有欺负你啊,开个玩笑嘛”的态度。确实,他们既没有打也没有骂,有时想想连A自己也觉得理亏。
A这个“特殊身份”也传到了老师耳朵里。老师经常会找学生帮忙,当需要两个人三个人的时候,很多男生女生会结伴报名,但当只需要一个人时,大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A。
“让A去吧!”教室后面调皮捣蛋的男生大声喊。
“为什么呢?”
“因为……因为A比较‘特别’吧。”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当一个人与大家都不一样,他就是那个应该被单拎出来的人。
后来老师知道了其中缘故,也同样对A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比如上课点名回答问题,当没有人举手时,老师便会点到A:“那就这位不吃苹果的同学来吧!”每当老师这么提到A,教室里便会发出欢乐的笑声,老师似乎也很享受这样的氛围,至于A的感受——那不重要。
老师的关注当然不仅在课堂,课下的关注才是最令A烦恼的。从前的小错小问题都会无端地被放大,A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却受不了老师每次批评后都会加的那句:“你这个孩子就是奇怪。”
我注意到A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很沉默寡言的人了,但平时还是可以比较正常地生活。直到初三下学期那件事。
“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跳楼了!”无聊的生活里突然激起了浪花,一时间整个学校都在议论纷纷。没多少人真心地同情,大家只关心他是谁,为什么——这些能满足他们八卦之心的事。
枯燥的校园生活中总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毫无疑问A便成为了这个切入点。刚开始同学们把剥去外皮的苹果味糖给A,A毫无防备地接受了,同学们便好像发现了大秘密:“你竟然吃苹果糖!”好像阴谋得逞又好像发现真相,求知欲刺激着他们再接再厉。于是他们又尝试把苹果汁偷偷倒进A的水杯,把包着苹果酱的面包给A,或是当A请求他们帮什么忙,以“你吃口苹果我就告诉你”为条件。A有时上当,有时也会生气,但不管怎样同学们都是一副“没有欺负你啊,开个玩笑嘛”的态度。确实,他们既没有打也没有骂,有时想想连A自己也觉得理亏。
A这个“特殊身份”也传到了老师耳朵里。老师经常会找学生帮忙,当需要两个人三个人的时候,很多男生女生会结伴报名,但当只需要一个人时,大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A。
“让A去吧!”教室后面调皮捣蛋的男生大声喊。
“为什么呢?”
“因为……因为A比较‘特别’吧。”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当一个人与大家都不一样,他就是那个应该被单拎出来的人。
后来老师知道了其中缘故,也同样对A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比如上课点名回答问题,当没有人举手时,老师便会点到A:“那就这位不吃苹果的同学来吧!”每当老师这么提到A,教室里便会发出欢乐的笑声,老师似乎也很享受这样的氛围,至于A的感受——那不重要。
老师的关注当然不仅在课堂,课下的关注才是最令A烦恼的。从前的小错小问题都会无端地被放大,A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却受不了老师每次批评后都会加的那句:“你这个孩子就是奇怪。”
我注意到A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很沉默寡言的人了,但平时还是可以比较正常地生活。直到初三下学期那件事。
“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跳楼了!”无聊的生活里突然激起了浪花,一时间整个学校都在议论纷纷。没多少人真心地同情,大家只关心他是谁,为什么——这些能满足他们八卦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