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再读论语】学而1.6:弟子入则孝(2)

2023-11-23哲学论语儒学 来源:百合文库
“谨而信”,着眼于谋事和交友的行为;“汎爱众而亲仁”,着眼于谋事和交友的对象。
(四)
释“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能行已上诸事,仍有闲暇余力,则可以学文。文,前人大多注释为六艺,即指礼乐射驭书数,系当时贵族教育体系,但实际当时所学的不仅是六艺之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六艺之礼仪,这些礼仪是要运用于政治、外交场合的。
【余论】
以上解读基本上综合了历代注释的长处,出新之处在于两点:一是借用第四章“吾省吾身”三事的框架,认为弟子出则为人谋、与以交两事,进而将“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放在这两个具体情境下解释;二是指出学文之文主要是指六艺之礼仪而非技能。为何作如上解读?
先来看本章主旨。传统注释或云“此章明人以德为本、学为末”;或云“此章教人为学以躬行为本”;或云“此章明尊徳性而后可以道问学”。这些解读大体上都没错,也许孔子当时讲这个话的时候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论语编纂者之所以把本章放在这个位置,应该另有深意。我们把本章前后几章贯通起来尝试予以解读:
学而前五章可以说是论语一书纲领性、框架性的条目,学而第六章及其以后各章则是分述论证,所以我们的解读是紧紧围绕着前五章的主题和框架结构展开的。

【再读论语】学而1.6:弟子入则孝


学而第二、三章已指出为政本末所在,本在人之孝弟,末为巧言令色,即礼仪或礼之形式;第四、五章明为人、为政各三事,分别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人的本质和为政之要。所以,本章通过描述贵族子弟踏入社会的成长经历,推演一个处于家庭关系中的人如何成为社会关系中的人,从人之本即孝弟出发,推爱及物,达至作为社会人的属性即忠信。
值得注意的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行与学之对举关系,所行之事是内在伦理道德要求,所学之事是外在社会规范及其形式;前者是发于内心的自律,后者是受之约束的他律;前者为本,后者为末。历代注释家都未注意到这个“文”的理解要与“行”作相对举来理解。此章前后两节内容分别对应于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编纂者是在作进一步论证说明工作。
儒家极力构想出来的理想国,相比于西方社会特别是古希腊社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家国同构,从人处于家庭关系中所本具的自然亲爱即孝弟,推演出人处于社会关系之中所应当的忠信等伦理道德。而儒家的理想国之所以无法成为现实,恰恰就是在于这个推演过程存在一个致命的bug,因为这是一个从“实然”至“应然”、从“事实判断”至“价值判断”的推演过程。然这个推演过程确实非常具有迷惑性,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疯狂。

【再读论语】学而1.6:弟子入则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