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仿《竹林中》(二)(3)
“曾有人对我们这个国家最好的大学的大一新生做过调查,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而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您看起来从来没有注意到过什么时候自己的孩子已经不与自己说真心话,以一种极其乖巧的方式来迎合你们,就像您儿子所呈现的那样。”
“这······这我怎么看得出来啊(哭)。”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呼吁家长与孩子之间要构建起良好的沟通渠道,这样一来,孩子既能够表明自己的态度,家长也可以倾听孩子的心声,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中场休息后,主持人请上了一名代表,与专家进行对话)
“那么,下个问题,请您谈谈对教育部门出台禁止网文出现不宜情节措施的感受。”
“我觉得这种措施是治标不治本的。”
“那你觉得怎样才能减少青少年自杀率,有一部分青少年因为看了网文去自杀了,这种状况你怎么解释?”
“我觉得你应该把整件事情讲清楚。据我所知,为什么你们选择去禁止网文出现自杀情节是因为那些家长对青少年自杀的情况有所警觉但是错误归因,去举报带有死亡情节的课文,小说,名著。而课文不是你们能够修改的,名著你们也没那个资格去修改,所以你们选择了管控相对容易的网络小说,限制小说中出现自杀的情节,以为就此可以降低青少年的自杀率。”
“但是这样一来是一石二鸟,我们一方面可以减少青少年对自杀的认知的来源,另一方面是······”
“减少认知来源就能降低自杀率?你们真的想简单了。如何降低自杀率需要从几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青少年本身的心理进行积极干预,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降低自杀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我们应该对青少年应当灌输正确的生死观。我们一直在避讳‘死’这个词,我们认为它不吉利,这是我们传统观念中流传下来的,我们不跟孩子说什么是‘死’,而只是告诉他们要好好活下去。他们不知道死带来的绝望,他们不知道人死了就再也没法复生。如果我们能够告诉他们这些,他们在想要自杀前就会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会改变他们的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