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剧》第九章:静谧与图书之国(7)(12)
玛利亚所说的都是正论,但爱丽丝依旧感到费解,这实在是很奇怪。
她不明白——玛利亚明明已经来到了“珍宝盒”,为什么还对现世的事情念念不忘。
这不是孩子们的乐园吗?如果是逃难到此,为什么还要在乎那些?
除非……她到这个世界别有目的?
***
旧约圣经故事中从来都是这拨人打了那拨人,另一拨人又打了过来,战争从未停息,我甚至不在乎到底是谁输谁赢。
这个交错反转的过程将所有的事物都联系在了一起,因崩溃扭曲而焕发新生活力。每逢至此,高歌的人是“掠夺者”或“获得者”,他们是英雄,是选民,是上等人,是赞誉光明与正义的胜者,历史书的撰写者。
至于落败的输家,那些“受难者”与“牺牲者”,只能适应这个高低落差,他们赋予后代他们的解读,挑战者在隐秘的角落里传授自己的“真理与大义”。
谁都不愿承认自己是卑劣的一方。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美好的事物与丑恶的事物交替出现,如同不停旋转往复运动的莫比乌斯环,永不停息。
臻于完美,止于至善——反过来说,人的痛苦与罪恶的变化也永不停止。因为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
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谁都能获得幸福的结局。
古印度的苦行僧便为探求真理,不切实际地损伤身体,期望着对自身肉体施加痛苦便能完成试炼,去到极乐世界。
谁都不愿意当被舍弃的部分,如果有的选,谁都想当存活下来的幸运者,谁想死让谁死去。更何况,历史的悲剧是不可逆的。这便是为什么在盛世昌明一些全国抗疫的大局面中,还会出现某些治愈无望的病人及其家属暴力伤医,迁怒他人。
谁都有可能变异为此等异端分子。并非人人都有破釜沉舟、舍己为人的觉悟。
所有人都曾以为,自己在常识范围内,不会做出精神病人的那种令人费解的残酷行为。他们只是不知道根本原因出在那里,他们不知道故事的发生是存在历史背景的、一环扣一环的。因为彼此缺乏沟通交流,问题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是直接禁闭或抹除,根据表象解决问题,在舒适区内谴责暴乱者的罪行。
但是当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啊哈,他们便开始主张自己的正义了。
就好像……很多人都曾想过——“那些罪犯为什么不去自杀,犯了法还有脸活下去?”多多少少都有人想过类似的事情。
但——“噢天啊,我犯了法,但这不是我的错,错的是世界,我得想办法掩盖过去,要把它变成完美犯罪,我不能栽在这里,我还有非完成不可的事。”看吧,大家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