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名剧赏析】哈罗德·布鲁姆谈《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2)

2023-05-29 来源:百合文库
作为一部舞台喜剧,辛格的《花花公子》从莎士比亚、本·琼森和莫里哀的作品中吸收了重要的养分。而它和野性预言家叶芝倡导的生机论,更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重读这部剧作,我们会发现独创性仍然是其最鲜明的特征。读者往往更容易想到辛格的晚辈肖恩·奥凯西,而不是他的那些前辈。在《花花公子》中,辛格成功实现了一次创新。他一面向莫里哀借鉴向度论的观点,一面凭借自身的天赋,几乎像乔叟、莎士比亚那样,让人物倾听自己,由此发生变化,并进而将这变化表现出来。克里斯蒂·马洪之所以变了,正是因为他能倾听自己的声音;他在第三幕中的奇妙变化堪称现代戏剧的一大亮点。

【名剧赏析】哈罗德·布鲁姆谈《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


对《花花公子》作寓言化的解读,通常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倒不是这些解读过于大胆,恰恰相反,是由于它们往往太谨慎、太机械。在我看来,克里斯蒂·马洪戏仿的对象并非基督,也不是俄狄浦斯;相反,他和叶芝心目中的爱尔兰大英雄库丘林倒有几分相像。然而,辛格的幻想闹剧深具独创性,在他的笔下,戏仿变成了奇幻的现实;在第三幕中,克里斯蒂始终受着库丘林的影响。同样,塞万提斯也一直围绕在左右。实际上,为了塑造克里斯蒂·马洪这个人物,辛格索性直接乞灵于堂吉诃德。凯尔特文化中的骑士精神,挟着粗犷的修辞与神话,在剧中获得了重生。这部戏注定无法受到爱尔兰天主教徒的青睐,无论在爱尔兰国内还是在美国。

【名剧赏析】哈罗德·布鲁姆谈《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