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诙谐且辛辣: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3)

这也为后文她与何小勇的那段破事埋下了伏笔。她和许三观一起度过了公社、饥荒、动乱、开放这几十年,期间或许有磕磕碰碰,有互绿有争吵也有许多感动,把感情问题世俗化的描写让人看起来这就是一个家庭活生生的不止是余华在笔下而是真实存在过一般。
全文围绕着许三观卖血为中心,将大的历史放射到他这样的小人物身上,又淡化了历史,以顺时叙述的手法细写生活。许三观卖血故事的反复出现,没有让人觉得冗繁,反而让人觉得简洁生动。重复叙述在文字上看起来变化不大,但是意义一次比一次深刻,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四十年里经历了相同而又不同的一次次卖血,这些相同或相似卖血的重复,把许三观们的底层生活清晰地镂刻出来,其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一次一次地震撼着像我这样的读者的心灵。比如第二十八章,作者用一万六千多字,描写为了救病重的一乐,许三观“一路卖着血去上海”的经过。十来天卖血卖了四次,几乎要卖掉许三观的命。剧情就这样在起起伏伏中前进,扣动着读者们的心弦,仿佛在黑暗森林之中,点起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代入人物之中缓缓前进。

诙谐且辛辣: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出于好奇,我在网上搜素了关键词“卖血”,发现了那个时代的些许蛛丝马迹。(下文三个自然段来自作者烁烁有光的文章《23年前经历过“卖血潮”的那些人,你们好吗?》)
在上世纪末,在“快速致富”的思想影响下,地处偏远而且相对贫困的我国中部农村地区,成了价格低廉血浆的理想采集处。非法采集血浆活动以及采浆不规范操作,造成艾滋病病毒以及丙肝在卖血人群中大面积传染的状况。在当时那个时期,800cc的血可以买到45元,到后期能买到104元,这样的价格在当时来说要比种庄稼的收入高的高了,为了摆脱贫穷的生活,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村民们乐此不疲的加入到了“卖血大军”中,有的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过得更舒服,有的是为来家里的生活能得到改变,有的是为来能娶到媳妇,有的甚至是为来给孩子买一件像样的玩具。
就算是在当时那个情况下,采血也是有规定的,当时血站有相对较为较严格的“献血间隔制度”:卖全血只准三个月一次,单次的采血浆也只能半个月一次。于是有一些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向血站医生献殷勤、搞关系,他们只是为了有机会多卖一次血。卖血的村民称:“医生会检查针孔,那就给医生送礼物,多多少少送一点。”记者问:“你们给医生送礼,一般送多少?”村民:“我们不给医生送钱,基本都是送点好吃的,比如香烟啦,水果啦。送给查针眼的医院人员。”记者:“送给查针眼的人?”村民:“对啊!”“在二十年前普遍吗?记着问道,”村民:“很普遍的。”

诙谐且辛辣: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