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进程(1)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和领土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矛盾,而各种秘密条约的签署和相关事例分化为对立的轴心国和协约国两大阵营也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九一四年七月各国首脑决定用战场上的胜败来清理混乱的局面,因此有意无意的都放弃遏制冲突的事例,决策者的这种态度在其他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中最终导致了武装冲突的暴发。但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场战争将会演变成一次旷日持久蔓延到世界各个方角落的旷世浩劫。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在第一次是世界大战之前,巴尔干地区早已因国家间的对立和局部战争四分五裂,1914年6月四杀那个的奥匈帝国皇储的行动不过是这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若干年里,欧洲列强已分化为两大阵营的政治集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家都有理由相信邻国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危险,当时地处巴尔干的塞尔维亚语沙皇俄国的关系十分密切,却被奥匈帝国视为眼中钉,这使沙皇俄国与奥匈帝国在巴尔跟冲突上很难达成一致,双方都已经为这个隐患充满忧虑,由于担心法国会在局势发展到某个阶段夺回他们在普法战争(1870-1871)中割让给自己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德国曾经尝试维持与英国的友好帮交,但两国的交情在德皇威廉二世1988年继位之后变得糟糕起来,威廉二世大建建造大型军舰,其举动无疑是在挑在英国一直以来拥护的海上霸权地位,而英国对于德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对其海外殖民搜寻也渐渐的警觉了起来。
联盟竞赛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结为同盟,三年之后意大利加入进来,三国同盟形成在这个同盟体系中,如果意大利受法国的袭击,德国和奥匈帝国将给予支援,意大利则表示自己将在俄国进攻奥匈帝国中包保持独立。另方面法国与俄国在1894年达成联盟,英法两国在1904年签署了“英法协约”。此外由于俄国对威廉二世在巴尔干问题上支持奥匈帝国的态度相当恼火故,决定结束与英国在中亚问题上长期纠纷而近与之结盟,一九零七年英法俄斯之间的三国协约达成。
在那个民族主义蔓延的年代,欧洲列强之间的相互猜疑很容易为军国主义所利用,这一点德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共同认识在竞争中处于对立状态的够国家纷纷摩拳擦掌,意图争夺战争的先机,德德国意识到即将到临的是两头作战的考验,所以自己必须抢在数量远胜于法俄大军开入战场之前率先发动进攻,在大战来临的几年时间内,上至将军下至百姓,人人都觉得这场战争应该是无可避免的,但绝对没有人想到这一切竟是由1914年6月28日那一对寂寂无名的奥匈帝国皇储夫妇被刺身亡来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