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的,文笔超烂
京城人中流传着一个关于大盗的传奇故事,这个大盗来无影,去无踪,盗窃珍贵玉器从未失手。有人曾描述大盗,说他目光炯炯有神,眉毛浓密且长,五官有棱角分明,身材高大魁梧。但不知哪一天,大盗消失在了京城中,和他一同消失的还有城中大家王家的千金。此时王守仁心急如焚,生怕自己的女儿出了什么事情。同时,他还在女儿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张纸,上面写着:请父勿念。
时间过去了几年,大盗没再出现,王守仁的女儿也没有回来。
大盗的真容在几年前的那个晚上被发现了。玉青揭下了他的面罩,大盗并未将她怎样。那天晚上,他们私奔了。在一个远离京城的山陵,他们在山中间的小屋中住着,过着清苦却自由的生活。
城中已是多事之秋。鞑族这次来的异常凶猛。海河已过,燕州已破,到汴只不过三四百里,仅有一黄河相阻隔。国家危在旦夕。这几年的田园生活,使大盗消瘦了不少,容貌也不似从前般俊朗了。玉青有时也会想家,但她更不愿舍弃自己的心上人,还是忍住了。大盗心中总觉得对她有愧,于是他们商量着,大盗先行进城,若京城中没有通缉他的告示,他就回去和玉青一起回汴京,他会化名成一个普通的百姓。于是他自己来到山下,借了匹快马,过了几日到了京城。而此时,京城内已经人心惶惶。朝上分为了投降和抵抗派,双方的争斗不断,而敌人的军队却在一天天推进。王守仁坚持向皇上进谏,请求坚守京都,终使皇上决定誓死守卫汴京。
城中竟无人认识现在的大盗。那传说中大盗的容貌与当时大盗真实的容貌相去甚远,更别说现在的更像一介百姓的大盗。大盗为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忠国,参了军。却与玉青断了联系。
三月不归,玉青甚是担心,便费尽千辛万苦回了汴京,回到了王家。王守仁疲惫的脸上闪出了泪光。他们沉默了很长时间,最后玉青哭了,紧紧抱着父亲。
到了这年的冬季,鞑族军队已兵临城下。忠国一步步晋升为了守军的将领。汴国军队连战连败,鞑族已渡过了黄河。还好君臣一心,汴国内部还没有动乱的迹象。十一月初,王守仁与皇上亲自督战,玉青偷偷在远处看着,看到了父亲身边的他,她不禁一阵紧张。但转念一想,他已经成了将军,她的心里安定了下来,她为他骄傲。
一日,将军收到了一封信,信上并未说是谁写的,但他一眼便看出这是谁的笔迹。她说他是她心中的盖世英雄,她渴望他建功立业,收复失地,将鞑族的明珠送给她。信后是工工整整的四个大字一一精忠报国。
"国之危局,尔等应同戮力,敢退后者,斩!"
汴京还是失守了。皇上被掳去了北方。皇上的亲族在长江边的建业重新称王。玉青和王守仁都在守卫汴京的战役中死去。
忠国坚持抗争了十年,一度收复了商丘,直捣汴京。可最后,皇上让他班师回朝,解除了他的兵权。
建业成为了大都市,在一条繁华的巷子里,曾经的大盗,今日的说书人讲着昔日的故事。那颗明珠成了说书人所讲东西真实性的佐证。
孩子围在他身边,听的津津有味。不一回儿就被长辈叫了过去,说他们懒玩,不务正业。在不说书的时候,说书人总是盯着那颗明珠,然后不时向北方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