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小司的《昙华愿》时,我在想什么
道长笑:“我与你讲个故事罢。入道门初,吾曾问先师 ‘常言道 习道者隐匿山林而不出,世人皆不识其真面目,仙君为何常年游山历水,隐于市肆而不归山门’ 你道为何?”
“弟子不知。”
“寻一故人。”
先师曾于酒肆中与当世神医相见。
医见其剑穗,忆起一位故人,遂相告。
仙君知其口中之人为李怨遥,遂落泪。
怨遥此人
生卒年不详。年少时得一病,病初愈后,成习武之才,然当世医者皆断言其活不过20岁。
十四岁时,其念此生命若蚍蜉,憾所见甚少,遂拜别父母亲朋,游历山水,又遍寻同道中人,惩恶除奸。年十七,因亲斩涟州九幽兽,名扬天下。二十岁前三日,为救一人,身陨谪仙居长恨门,魂飞九天。
这一人,便是吾师。
先师未曾告知因何而与怨遥相识,但吾师少入道门,道门禁会私友,想来也不过几面之缘。话说那长恨门,凡心有怨恨之人进入,一刻钟内必魂飞魄散。无怨之人若甘愿赴死,可以命抵命。
先师德高望重,已修得大成,仙逝于十年前。弥留之际,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仅留一剑穗。
后世戏台演的是:
旦:“我知不能与他相守,不愿误其一生。
“我知以他之卓绝,定会寻得良人,且慢,我亦为良人。
“看遍了人间千景,赢得了身后美名,二十载也非一场空。不过眼见着夫妻携手出双入对,还是心生艳羡。末了,末了。
“纵不能相爱相守,也算夙愿已满。你既不知我心意,此后记着也是牵绊,此一去,你且当我游山玩水,不辞而别罢。
旁白:“遂于墙上刻'怨遥去也,无需挂念',转身相替,从容赴死。”
旦甩袖离去状:“红颜薄命自古多,偏有一人记挂我!”
欲可断,情难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