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推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彼岸,而这个彼岸代表着人生的一个选择和另一个世界。我们从这一头走向那一头,而那一头是疯狂追逐的目标。人总是向生而死的,当我们的风筝飞上天的那一刻,命运也开始了它的运转。
阿富汗是一个很坚毅的国家,在战争之前是一个温和、自然和朴素的地方。当战争来临,变得歇斯底里,这一个风筝的掉落需要的是无数的生命去拾回。无论是小到哈桑为此献出美好生活还是“我”远渡重洋完成救赎和自我变革,还是大到国家分裂,人民逝去信仰;都在证明着风筝的捡回需要不菲的代价。
在平和的时代里,恶作剧似乎不值一提,但它也是一生悔恨的伏点。因为“我”本就是一个怯弱之人,而父亲也是一个怯弱的人,所以人会要求别人做自己没有的东西。哈桑的宝贵信仰不仅是被“我”的怯弱毁掉,更关键的是因为怯弱而离间彼此,而在之后命运再次轮回,“我”的怯弱再次毁掉索拉博。其实,人生没有选择,一切都在追逐着自由,怯弱是“我”的权利,但也证明着选择的路会因此而失去一些东西。如同“我”的父亲在过俄国人的关卡时会挺身而出,冒着丢失生命的可能来保住一个陌生的女士。其实,后来的老者就释疑意图开枪的士兵,他是一个孩子,沾上了不该碰的东西,变得如此。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来自白俄罗斯的一本书,那就是《锌皮娃娃兵》,一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作品,一个描述俄国人对于入侵阿富汗的意见。他们被告知是去解放阿富汗的,每一个小伙子都自豪的去参军,所有的母亲都在车前鼓励着孩子们,当陷入人性的问题和发现战争的性质是入侵时,就开始碰到了不能抵抗的欲望。
彼岸,人生的终点和另一个起点,而这个彼岸不仅仅是羚羊跳涧那样只是老换新。岸和岸之间的河流是用不少尸体托举一个幸运儿渡过,而他也一定会在彼岸享受不了属于他的美好。在《摆渡人》里,每一个逝去的灵魂都有一个摆渡人在引导着他的旅途,而“我”是良知和鲜血来指导方向。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的彼岸是极其美好的存在,而这个存在是用一些人垫起来和足够的苦难堆积,人生没有一个绝对的选择,当然可以选择不度过彼岸。毕竟,当社会在进步的时候,就是给予一个自然人越来越大的自由范围。
祝诸位有所抉择,有所面对,有所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