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一个人的朝圣》
图片来自:搜狗图片product.dangdang.com:
前两天在贴吧看到关于一篇关于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的读记,以及一些其他人的相关看法,正好刚看完这本书不久,原谅我实在忍不住要出来BB一下:
其实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有过和很多人类似的迷惘,觉得前面部分过于压抑,和日本当下流行的“丧文化”有得一拼的那种,但怀着对于这样一本书如何在上市一年后仅在英美德三国累计销量就能达到七位数,并获得《泰晤士报》等多家媒体的高评价推荐等一系列殊荣的疑惑,我坚持读了下去;其实整本书在第十五个章节会有一个转折,读到这一部分我的主观感觉是作者前面都在画大饼,就是各种铺垫,从第十五章开始不断有感动的情节出现,不断有共鸣开始刺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而这一切的惊喜绝对却少不了前面部分的坚实铺垫。
另外,个人觉得这本书的topic不在爱上,哈罗德的前半生有过过错,但更多是自己所认为的自己的过错,悲剧的形成来源于家庭里成员之间的缺乏交流以及自身性格的压抑,儿子的死亡使矛盾激化爆发,妻子因此患病,多年来,这个看似正常的小家一直以一种极其压抑的状态存在着,一开始,我也如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决定步行的哈罗德一样,不知道他为什么选择了出发。读完全书,我认为,或许在我们看来,从家走到最近的邮局是一段不长不短的距离,但那可能是哈罗德在此之前走过的最长的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的前面,远离的不仅仅是那座阴郁的房子,一步又一步挣脱的同样是生活和思想的束缚,在他身上,迈出一只脚远远比简单的散步来得要困难得多,因为离开并非因为不爱。该书以第十五个chapter为转折点有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从这里开始才彻底激起我的阅读兴趣的,前面画的饼逐渐浮现,形成一副完满的画卷。
当然整个“旅途”中发生的种种事件、出现的每个人,都有由其引申出来的更深层面上的意义,如今依旧对很多情节记忆犹新:整个过程中有过众多followers,但最终依然陪着他的是那条小狗,其中Kite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角色出现,立身于看似庞大的众多人中,哈罗德依然是孤独一人,所有人里,似乎只有kite算得上懂他,但也和其他人一样被生活的牵绊拉回现实。行程到达终点了,到了疗养院门口抬起手却没有扣下去的勇气,这里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但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整个行程的目的不仅仅也不主要在于以这样一种艰难但成功了的方式见到奎妮而以此给她活着的欲望。终点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使得哈罗德开始彻底的反思整个过程,甚至反思自己的前半生,整个“旅程”是一种对于自己和莫琳以及这个家庭的救赎,小说最终以相对完满的结局结束, 意味着救赎的成功,意味着对自我的重新找回和对生活以及生命的重新拾起。
最
后,闲话一句:作为一个远离家乡在外地上学的女孩子,虽然一直期盼但却一直没有勇气开始一场一个人的旅行,读完这本书,突然有了勇气hhh(emmm虽然因为准备不够充分而充满bug,hhh,但是出发前后相信已经有某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在滋生并引导着我了)
Love life ,and love my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