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远长天:怀念王吟秋(三)(4)
永生早已在学业上荒疏太久,对学业功名已无分毫兴趣,唯放不下粉墨场中的流光溢彩。作为荣先生这样的企业家,但凡有好戏,自然有人会巴巴地送来红票。永生乐得随同前往,见识得多了,一个个角儿的风度早已镌刻在永生的脑海中;在书桌旁、在花厅间,都能无端撩起了永生的情绪。
一九四零年,谭富英、张君秋到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戏院经理照例为荣先生递了红票。早在一九三五年,张君秋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就以一出《女起解》唱红了;一九三六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册立其上,观众习称「四小名旦」。
王瑶卿曾与弟子李凌枫对晤,谈起了张君秋,王瑶老说道:「唱旦角的不能缺少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得有一个好扮相,二是得有一副好嗓子。」王瑶老言下之意,张君秋这两个条件均有之,张君秋嗓音「娇、媚、脆、水」四色皆具。一九三七年,他已经搭马连良的「扶风社」了。受马老板的提携点拨,比之从前,又精进一层,可谓扶摇直上。
这是永生第一次看张君秋的戏,见这个比自己不过大五岁的角儿,却早已风光无限,永生充满了好奇。出于好奇心,永生磨着干爹一定要带他到后台看张君秋扮戏。荣先生是老看客,自是无妨,又因他与谭富英素有交情,张君秋其时方才二十,对荣先生免不得十分恭敬。
后台之人早已听说荣先生收了个「干殿下」,今日见荣先生带着「干殿下」来看戏,都凑上来恭维一番。戏圈中的人自然离不开戏,开口就说道,「这孩子真漂亮,要是唱旦角儿准有出息!」君秋也附和道:「是呀,我看永生也很有天资,荣先生出个面吧,让永生拜个明师,称加指点,也许就红了,您老也享享清福。」
言者本无心,听者却有意,永生的心弦在这一刻咯蹬一响。永生存了这个心思,先是求了干娘,干娘与干爹商议一番,看永生也没有什么仕途,唱戏倒也有些根基和天分,遂同意了。
恰巧李凌枫随剧团来沪为弟子张君秋把场,谭富英的琴师赵继羹于是出面将永生介绍给了李凌枫,准备好叩头拜师诸事宜。当年经李多奎介绍,张君秋十三岁上拜的李凌枫,契约写了七年。
张君秋与李凌枫之合影 李凌枫也是江南人氏,原先学医,痴迷京剧,闯荡京门,私淑程派,拜在王瑶卿门下,伤于嗓子较闷,没有唱成大角儿。一九三三年,拜弦子圣手锡子刚为师,改习胡琴。隔年,杨宝忠也拜了锡子刚。李凌枫善于思考,悟性甚高,竟成一把教习好手,人称「明师」,意即教学水准很高的教师,而非「名师」。当时,那种名气儿响当当的名角,多半不会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将真玩意儿传授给弟子。李凌枫教张君秋打把子,自己操琴给张君秋吊嗓子说唱,为张君秋演出把场。张君秋有了出息,王瑶老对李凌枫戏噱道:「我的徒弟,不如你的徒弟。」随后,相继还有赵慧秋、吴素秋、赵燕侠等人拜师李凌枫;这些弟子,之后个个都是有过满台姹紫嫣红的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