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此而已431
——……——……——……——……——
两个人一起吃罢了饭,杨九郎把桌子收拾妥当,来到客厅,看着坐在那里喝茶的老人,“辫儿,去花圃溜达溜达?”
“好啊,这个季节,玉簪和百合应该都开了,去看看吧。”
杨九郎牵着老人的手,一起慢慢的穿过后园,来到了花圃前,闻到风中淡淡的百合香,那一小片玉簪花,红色的,淡紫色的,白色的,如一串串的小喇叭亭亭玉立,两人的心都极为的平静。
“辫儿,去那坐会吧。”
“好。”
7月份,还不算毒辣的日头下,树荫里一张躺椅,旁边放上两把椅子,一张小茶几,一个棋盘,一个小小的茶台,那般惬意,那么悠然,此刻在加上两位老人,一位半卧,一位坐与身旁,远远看去,就是一副悠闲温馨的田园画跃然眼前……
“二八佳人女婵娟, 独坐在绣楼整妆奁。 黑真真乌云绾水纂, 纂心横别白玉簪。 簪压云鬓飞彩凤, 凤凰儿摘花过了紫衫…… ”悠扬的太平歌词,缓缓的从老人的嘴中传了出来。
杨九郎闭上眼睛,一句一句听着,跟随着韵调慢慢的轻轻摇晃着脑袋,手还跟随着曲调打着拍子。
一曲罢,杨九郎还是由衷的伸出大拇指,“好!”永远都只有这一个字,因为,他觉得这世上根本没有言语可以用来形容老人的这唱腔,唯有一好字,方能表达一二,也将自己的赞赏体现的更加直接。
“还好呢?老了,气调都跟不上了。”老人看着眼前的玉簪花,不仅想起了这首《层层见喜》,横别白玉簪啊,应该也是很好看的吧……
“好,小时候唱的高亢嘹亮,中时缠绵悠扬,如今,辫儿,你唱的更是别有一番婉转透彻,都是同样的好。”杨九郎的脑中回想起小时候台下听得,中时同在台上,如今的辫儿,每一个阶段的韵味都是不同的,却都有着不同的味道,但又都是极为上品的,真是一座永远挖不倒底的宝藏。
“你就捧吧,捧一辈子了。”看着自己身边的人,这个捧了自己一辈子,宠了自己一辈子的人。
“辫儿,不是捧,是真的好,曾经师父怎能相信相声因为他老人家还能起死回生?曾经的我们又何尝会想到,如今,太平歌词,小曲小调能够如此普及,甚至于流行音乐不分伯仲?任凭老人还是小孩,都能信口来上几段?而这继师父后,都是你的功劳!不然,师父后来怎么会那般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