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感想(个人向)——美国文学读书报告(一)
我对塞林格的了解始于他的短篇小说《破碎故事之心》,我记住了那个拗口的男主名字“贾斯汀·霍根施拉格”,以及谈过恋爱的人们都很熟知的话,“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故而,我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如雷贯耳的大作充满期待。刚开始阅读,我觉得作者写得有趣极了,这当然不是因为篇章中充斥着诸如“他妈的”一类的脏话,我觉得这有趣来自于真实。虽是长篇小说,但其记叙的时间跨度并不长,只是16岁的男主霍尔顿·考尔菲德被潘西中学开除后的3天。作者只是讲出了这3天发生的事和主人公的内心想法,仅此而已。但通过细致的描写而增加了真实感,霍尔顿·考尔菲德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孩子或者说就是当年的我们自己。霍尔顿对学校中、社会中的假模假式满心厌恶,时常咒骂,以至于他的妹妹菲苾觉得他“不喜欢正在发生的任何事情”。
然而并不是这样的。霍尔顿喜欢他的弟弟、妹妹,以及在餐馆遇到的修女。他喜欢做的就是“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读到这儿,我真想把这段话背下来。成长的话题我们从小就听家长、老师、作家、诗人、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们谈起。霍尔顿的想法很单纯、很简单、也很美。我们被给予厚望,我们在争取美好的一生,我不清楚每个人在垂暮之年是否都会有相同的想法。面对恋人、朋友、长辈、晚辈,我们总是在变,变得那么迅速。夏目漱石在《心》中说:“我还是个冒失的青年,不具有同女人这一存在深入交往的经验…
…一方面为眼前的女子所吸引,另一方面,身临其境反而产生一种奇异的抵触感。”看着自身极速的成长,我便有这样的感觉。
读小学时曾订阅过《儿童文学》杂志,我对其中一期登载的千帆眉舞的文章《你为什么哭泣》留有深深的记忆。伤心了会哭泣,高兴了会哭泣,孤独了会哭泣,对着刺眼的阳光也会哭泣,在长大的过程里我们总会有哭泣陪伴吧,“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花都去了哪呢?成长总是伴随迷茫的心绪,无论多桀骜叛逆或听话乖巧,并没多大区别,长大了也都一样,一长大,花就变成果了。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历史老师斯宾塞说:“人生确是场球赛,孩子。人生的确是场大家按照规则进行比赛的球赛。”
霍尔顿·考尔菲德在被开除后并没想着回家,这倒不是怕受到父母的责骂。最后他想去往西部,他准备好好和妹妹菲苾道别。然而这只是他的异想天开,妹妹菲苾组织了他。霍尔顿和妹妹来到公园,当他看到妹妹在心爱的旋转木马上一圈圈转个不停时,他高兴极了。霍尔顿就是这样,他不爱虚假,不爱做作,爱纯真的小孩和纯真的一切,并想看着他们,守护着他们。霍尔顿回到了家,不久后就重新开启学生模式了。书中结尾处他说:“我知道我很想念我所谈到的每一个人。甚至老斯特拉德莱塔和阿克莱,比方说。我觉得我甚至也想念那个混账毛里斯哩。说来好笑。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经历的事未必都是好事或有意义的事,不过事后回忆起来,想想还都是些挺有趣的事,有时你甚至想再来那么一遍。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塞林格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