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中国书法简史9——清代书法(4)

张裕钊《楷书杜甫七言诗轴》
赵之谦
字撝叔,号悲庵。以书、画、印名满海内。篆刻追求“印从书出”、“印外求印”,一生存下的作品不多,但却名种风格均备,并有极高的成就,且在边款风格样式上多有创建,拓展了篆刻的领域。绘画为海派的代表画家之一。
书法各体皆能。其魏碑楷书,融合帖法,化刚为柔,在追求刚猛书风的时代实属难得,独树一帜。
他的行书被称为“魏体行草”,融合北碑与颜体帖法,既有行草的流美,也有魏碑的刚毅,侧锋与中锋互用,时有妍丽之美。
他的篆书取北碑造像笔法入篆,起笔、收笔、转折处强化提按和节奏,形成自己强烈的风格。
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册》
赵之谦《楷书心成颂》
吴大澂
善大篆,以小篆笔法写金文,结体平整严谨,气息古雅静穆。
吴大澄
黄士陵
他将小篆和金文相结合,形成用笔稳健平实,气息质朴静穆的风格。其篆刻线条光洁,劲挺,平中见奇。为“黔山派”的开山鼻祖。
杨守敬
他推崇北碑,但炎认为“集帖与碑碣,合之两美,离之两伤”,这种碑帖结合的思想在书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曾受清驻日公使之邀赴日收集散佚古籍,他带去了大量碑刻拓本,他以他的碑派实践,在日本掀起“杨守敬旋风”,使碑派书法与碑学在日本得以传播并掀动变革的潮流,被称为“日本近代书法之父”。
吴昌硕
原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以字行。曾任县令一月,便辞官从艺。他是诗、书、画、印皆精的艺术家。
他是大写意花卉的一代宗师,融碑派书法于绘画,饶有金石之气。
篆刻以《石鼓文》入印,融合汉砖瓦文。以钝刀锲印,又善于做残破,印风苍劲老辣,开大写意的一代印风,世称“吴派”,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
他的篆书致力于《石鼓文》,一生用功不辍,参以邓、吴之法,结字右高左低,用笔泼辣瓷肆,用墨饱满酣畅,成为书法史上篆书的一座高峰,对当代书坛具有重要的影响。
他的行草以北碑为体,参合钟繇、王铎等诸家,用笔老辣,骨气洞达,饶有奇气。
吴昌硕《临石鼓文轴》
沈增植
擅北碑行草,取法黄道周、倪元璐等,融入章草与北碑笔法,结字欹侧,线条强化中段提按,老辣奇崛。他提出“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处在不稳”。他对后来王蘧常、于右任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康有为
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世称“康南海”。得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发动公车上书,得到光绪帝支持。开始为时百日的“戊戌变发”。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康有为逃亡日本。清亡后,康有为成为保皇党,曾参加张勋复辟。
康有为著有《广艺舟双楫》,集中地反映了他的碑学思想,对碑学的发生、发展、流派、审美风格等提出一系列更完整、偏激的理论。从阮、包等的“扬碑抑帖”发展到了“尊碑贬帖”,他第一次使用了“碑学”和“帖学”这两个概念,认为“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是其变革思想的体现。他从美学的角度提出北碑有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等“十美”,给北碑美学上的支撑。他的思想对中国甚至日本的书法理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也存在局限与不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