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姆兰上的回眸
王保卫了国家,可国家却没有保卫王。
这是《Fate zero》中Rider对Saber的评价,每每想起《Fate》我总会想到Saber这位保卫了国家,最终却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覆亡的王。
可是,为什么呢?我总是不能明白。我不明白兰斯洛特为什么要带上王后私奔;我不明白莫德雷德为什么要向自己的父王发起叛逆;我不明白为什么最后好好的不列颠却走向了灭亡的结局;我不明白为什么亚瑟王要在最后归还本可以保住自己性命的圣剑。
事实上,兰斯洛特与王后不曾有过任何肉体的接触,而是仅仅只有“神交”,既然如此,各守本分,各自做好王后与骑士不是很好吗?莫德雷德也是,在《Fate appocrapha》的最后,莫德雷德回想起自己的初心:之所以之所以想要成为王,是想要父王休息,而非灭亡不列颠。况且,莫德雷德向来是以身为“亚瑟王的唯一正统继承者”为骄傲的。
这样说来,一切的一切,兰斯洛特与王后的悲剧、莫德雷德与亚瑟王的悲剧、不列颠的悲剧,这都只是个意外吗?还是说,亚瑟王统治下的不列颠的覆亡从一开始就如梅林所说的那样是命中注定的呢?
我无从得知,毕竟时间是标量。故事无法重演,亚瑟王的人生无法回到王选的那一天,在这种情况下,“不懂人心的王”似乎是个不错的借口来解释这令人痛心的结局。始作俑者一死了之,可是谁来为王的痛苦买单呢?谁也没有站出来,而是继续往王的伤口上撒盐。
在这一系列的悲剧中,似乎每一个人都没有错。或者说,每一个人都错的 “情有可原”。就是这样一个“情有可原”给王打上了“不懂人心”的标签。但我们不妨仔细想想,真的是情有可原吗?以兰斯洛特为例,我记得在《Fate zero》中,以Saber职介登场的亚瑟王曾向以Berserker职介登场的兰斯洛特发问:“你就那么恨我吗,挚友啊?”是的,兰斯洛特憎恨亚瑟王,但是一个为了僭越的爱情而背弃整个国家的骑士又有什么资格憎恨为了保卫国家而不惜放弃身为人类的情感的王呢?很明显,在私奔事件中错的是兰斯洛特,而且错的离谱,并且还不知悔改。
人人都埋怨王“不懂人心”,可是这些人又懂王的心吗?他们根本不懂。他们不懂王当初放弃身为一名普通人类少女的幸福而选择担起振兴国家的重任时的义无反顾。他们不懂王得到宫廷魔术师梅林的预言后仍不愿放弃时的坚守。他们不懂活在王后与兰斯洛特的事实下王的痛苦。他们不知道王的肩上担着多重的担子。每一个人都活在王的庇护下,可却还说着“王不懂人心”这样的风凉话。
可是,亚瑟王真的不懂人心吗?不,亚瑟王不是不懂人心,她完全懂得臣子的疾苦,这也是她下定决心要成为王的原因。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项羽与亚瑟王十分相似:不是不懂人心,而是不懂得如何行动,于是落得了一个国破人亡的结局。这样看来,不是王不懂人心,而是人民不懂王心。
我甚至有时会想,这样的人民值得王去守护吗?在王看来或许是值得的吧,但我认为不懂王心的人不值得“不懂人心的王”去守护。王没有能力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义务去守护。面对这样的臣子,没有谁可以真正的做好王,亚瑟王不能,莫德雷德也不能。不列颠的覆亡,或许真的早已命中注定,梅林、贝狄威尔、亚瑟王,谁也没想到,无论当初石中剑被谁拔出,不列颠的覆亡也无可避免。但王仍自责地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甚至许下了“不要成为王”这样荒谬的愿望。
我曾不止一次的梦到,王在生命的最后站在鲜红的卡姆兰之丘上,看着黄昏下的不列颠,血泪俱下。“贝狄威尔,”王凄惨的回眸,“是我错了吗?”
不,吾王,您没有错,错的是整个世界。
这是《Fate zero》中Rider对Saber的评价,每每想起《Fate》我总会想到Saber这位保卫了国家,最终却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覆亡的王。
可是,为什么呢?我总是不能明白。我不明白兰斯洛特为什么要带上王后私奔;我不明白莫德雷德为什么要向自己的父王发起叛逆;我不明白为什么最后好好的不列颠却走向了灭亡的结局;我不明白为什么亚瑟王要在最后归还本可以保住自己性命的圣剑。
事实上,兰斯洛特与王后不曾有过任何肉体的接触,而是仅仅只有“神交”,既然如此,各守本分,各自做好王后与骑士不是很好吗?莫德雷德也是,在《Fate appocrapha》的最后,莫德雷德回想起自己的初心:之所以之所以想要成为王,是想要父王休息,而非灭亡不列颠。况且,莫德雷德向来是以身为“亚瑟王的唯一正统继承者”为骄傲的。
这样说来,一切的一切,兰斯洛特与王后的悲剧、莫德雷德与亚瑟王的悲剧、不列颠的悲剧,这都只是个意外吗?还是说,亚瑟王统治下的不列颠的覆亡从一开始就如梅林所说的那样是命中注定的呢?
我无从得知,毕竟时间是标量。故事无法重演,亚瑟王的人生无法回到王选的那一天,在这种情况下,“不懂人心的王”似乎是个不错的借口来解释这令人痛心的结局。始作俑者一死了之,可是谁来为王的痛苦买单呢?谁也没有站出来,而是继续往王的伤口上撒盐。
在这一系列的悲剧中,似乎每一个人都没有错。或者说,每一个人都错的 “情有可原”。就是这样一个“情有可原”给王打上了“不懂人心”的标签。但我们不妨仔细想想,真的是情有可原吗?以兰斯洛特为例,我记得在《Fate zero》中,以Saber职介登场的亚瑟王曾向以Berserker职介登场的兰斯洛特发问:“你就那么恨我吗,挚友啊?”是的,兰斯洛特憎恨亚瑟王,但是一个为了僭越的爱情而背弃整个国家的骑士又有什么资格憎恨为了保卫国家而不惜放弃身为人类的情感的王呢?很明显,在私奔事件中错的是兰斯洛特,而且错的离谱,并且还不知悔改。
人人都埋怨王“不懂人心”,可是这些人又懂王的心吗?他们根本不懂。他们不懂王当初放弃身为一名普通人类少女的幸福而选择担起振兴国家的重任时的义无反顾。他们不懂王得到宫廷魔术师梅林的预言后仍不愿放弃时的坚守。他们不懂活在王后与兰斯洛特的事实下王的痛苦。他们不知道王的肩上担着多重的担子。每一个人都活在王的庇护下,可却还说着“王不懂人心”这样的风凉话。
可是,亚瑟王真的不懂人心吗?不,亚瑟王不是不懂人心,她完全懂得臣子的疾苦,这也是她下定决心要成为王的原因。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项羽与亚瑟王十分相似:不是不懂人心,而是不懂得如何行动,于是落得了一个国破人亡的结局。这样看来,不是王不懂人心,而是人民不懂王心。
我甚至有时会想,这样的人民值得王去守护吗?在王看来或许是值得的吧,但我认为不懂王心的人不值得“不懂人心的王”去守护。王没有能力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义务去守护。面对这样的臣子,没有谁可以真正的做好王,亚瑟王不能,莫德雷德也不能。不列颠的覆亡,或许真的早已命中注定,梅林、贝狄威尔、亚瑟王,谁也没想到,无论当初石中剑被谁拔出,不列颠的覆亡也无可避免。但王仍自责地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甚至许下了“不要成为王”这样荒谬的愿望。
我曾不止一次的梦到,王在生命的最后站在鲜红的卡姆兰之丘上,看着黄昏下的不列颠,血泪俱下。“贝狄威尔,”王凄惨的回眸,“是我错了吗?”
不,吾王,您没有错,错的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