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诗歌:我想我对宇宙萌生了兴趣,便从这场雨开始
我始知
墙外有一半的雨声
是为我奏鸣的
从昨晚开始下起的这一场春雨,一直持续到现在,并不大,偶尔蒙蒙细雨,偶尔哗啦中雨。
下雨的时候,人就变得懒散,懒得外出,懒得走动,甚至懒得起床。
听窗外的雨声,看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朝闻道》和《流浪地球》。
第一次看刘慈欣的小说,也是因昨天一代伟人霍金去世的缘故,对物理对宇宙有了一点萌动和兴趣。
在《朝闻道》的篇末,有一段霍金客串的文字,非常有趣:
最后一个上真理祭坛的人是史蒂芬•霍金,他的电动轮椅沿着长长的坡道慢慢向上移动,像一只在树枝上爬行的昆虫。他那仿佛已抽去骨骼的绵软的身躯瘫陷在轮椅中,像一支在高温中变软且即将融化的蜡烛。轮椅终于驶上了祭坛,在空旷的圆面上驶到了排险者面前。这时,太阳落下了一段时间,暗蓝色的天空中有零星的星星出现,祭坛周围的沙漠和草地模糊了。
“博士,您的问题?”排险者问,对霍金,他似乎并没有表示出比对其他人更多的尊重。他面带着毫无特点的微笑,听着博士轮奇上的扩音器中发出的呆板的电子声音: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天空中没有答案出现,排险者脸上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双眼中掠过了一丝不易觉察的恐慌。
“先生?”霍金问。
仍是沉默,天空仍是一片空旷,在地球的几缕薄云后面,宇宙的群星正在涌现。
“先生?”霍金又问。
“博士,出口在您后面。”排险者说。
“这是答案吗?”
排险者摇摇头:“我是说您可以回去了。”
“你不知道?”排险者点点头说:“我不知道。”这时。他的面容第一次不仅是一个人类符号。一阵悲哀的黑云涌上这张脸,这悲哀表现得那样生动和富有个性,这时谁也不怀疑他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最平常因而最不平常的普通人。
“我怎么知道。”排险者喃喃地说。
霍金在刘慈欣的小说里,是宇宙研究殿堂级的物理学家,他的高度不仅限在物理学家的身份上,而是因宇宙所产生的人类生存探讨,人的基本哲学。
在看这部小说时,我觉得我瞬间渺小成一粒尘埃,现在的我在做什么?我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人生、宇宙、外面的雨声于我是什么样的关系?发出这一系列宏大而虚无的疑问。
想了想,便写下了上面那首短诗。我的存在固有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