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的诞生:明朝人的大型机器竟这么好用!(2)
织布机在我国的应用已经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了:最早期,没有机器的时候人们是“手经指挂”编织衣物,后来河姆渡时期就有了平织腰机的雏形;而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依靠经纬相交,打紧丝线形成布匹,这就是由线到面的过程。
到了汉朝,就有了简单的提花织机,在经纬相交的基础上增加综片实现织造花纹。直至明朝,人们制造出了大型的提花织机,并大批投入生产使用。
下面就跟一纯一起瞧瞧这大家伙吧!
尚美的民族一直不仅满足于素样丝绸,而吉祥复杂的花纹更显出丝绸的精美华贵。明朝的提花织机有很多部件就是为了满足花纹制造而设置的。
中间高高凸起的是“花楼”,有一个专门负责提花的小工半坐在花楼的木架上,他负责按照花纹样稿控制经线起落,形成织口。每一次经纬相交,或许都看不出什么纹路花样,但当它们密集组合在一起时,你就会发现,样稿上的花纹早已悄悄地爬上了丝绸缎子。
整个提花织机的最尾部是“经轴”,人们提前将蚕丝卷好在轴上,只等待一上机便能投入织造。这是我们上一期就讲到了的。
往前一点是“叠助木”,需要织细软的绢纱时,整个织机需要平放,这样叠助木的冲力就不会太强,免致丝线因冲力太强而崩断。
再往前就是“综片”的区域了,这种大机子一般安放了比较多综片,综片一头连接部分经线,另一头往下连接踏板,织工脚踏踏板使综片起伏,这就能带动经线上下运动,形成梭口。
现在到了整台织机最核心的位置,就是织工的宝座了。织布最考验人的耐心与灵敏,我见织工先按设计好的图样计算编结纹样,然后把纹样悬挂在花楼上。按着纹样模版投梭织造,丝绸就这么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