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时空扭曲的应对能力
这个概念有点玄。这里说的时空扭曲,指的是主观的时间流逝感觉随着年龄开始加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
小学时是一个月一个月过,大学一学期一学期过,工作后就变成了一年一年过,越往上过的越快,问问你的父母,他们会告诉你十年一眨眼就没了,他们讨论着十几年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我很早就开始研究抗衡这种时空扭曲的方法。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解释,有一个说法比较有趣。
“五岁的时候人的记忆有五年,这时候过一年,到六岁时,记忆增加了五分之一。六岁到七岁,记忆增加了六分之一。七岁到八岁记忆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
以此类推,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过多一年,记忆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这一年的时光虽然没变,但是参照物变了。
所以大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可能等你六十岁的的时候,过一年记忆只增加六十分之一,那时时间就过得更快了。”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仔细回忆一下,会发现童年的课间十分钟休息足够你从楼上跑下去玩儿点什么;但现在你坐在公司电脑前,才喝了杯热饮,把东西摊开准备干活,啥都没干呢一个小时就没了。
小时候两个月的暑假特别漫长,现在的一个月不就是四个星期,一眨眼就没了。
如果用记忆增量理论来解释,那就说明我们在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简单重复,所以大脑中的“总数据”并没有像儿时那样处在迅猛增长的阶段,大脑处理今天的24小时,只需要动用几年前就已经存好的索引,驾轻就熟,总信息量几乎没有增加,你主观上感受到的“新东西”当然就少,而体验“新东西”恰恰是放慢主观时间的命门。
套用知乎上“舒适区”的说法,要解决时空扭曲的问题,我们必须走出“熟悉区”,熟悉区是时空黑洞,会不断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时间。
如果你走出办公室,去陌生的国度一个月,就会发现这一个月并没有像办公室里那样,星期三过完就差不多能指望星期天了,而是觉得比在办公室两个星期都要多,这便是对抗时空扭曲的一个例子。
并不是只有旅游才能有这样的效果,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多试验,会发现能找到很多适用于你个人的手段,但前提是你要有“摆脱熟悉区”的意识。
这是我认为人的一生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能力之一,掌握了对抗时空扭曲的本领,你就能延长主观生命。
延长主观生命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
小学时是一个月一个月过,大学一学期一学期过,工作后就变成了一年一年过,越往上过的越快,问问你的父母,他们会告诉你十年一眨眼就没了,他们讨论着十几年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我很早就开始研究抗衡这种时空扭曲的方法。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解释,有一个说法比较有趣。
“五岁的时候人的记忆有五年,这时候过一年,到六岁时,记忆增加了五分之一。六岁到七岁,记忆增加了六分之一。七岁到八岁记忆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
以此类推,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过多一年,记忆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这一年的时光虽然没变,但是参照物变了。
所以大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可能等你六十岁的的时候,过一年记忆只增加六十分之一,那时时间就过得更快了。”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仔细回忆一下,会发现童年的课间十分钟休息足够你从楼上跑下去玩儿点什么;但现在你坐在公司电脑前,才喝了杯热饮,把东西摊开准备干活,啥都没干呢一个小时就没了。
小时候两个月的暑假特别漫长,现在的一个月不就是四个星期,一眨眼就没了。
如果用记忆增量理论来解释,那就说明我们在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简单重复,所以大脑中的“总数据”并没有像儿时那样处在迅猛增长的阶段,大脑处理今天的24小时,只需要动用几年前就已经存好的索引,驾轻就熟,总信息量几乎没有增加,你主观上感受到的“新东西”当然就少,而体验“新东西”恰恰是放慢主观时间的命门。
套用知乎上“舒适区”的说法,要解决时空扭曲的问题,我们必须走出“熟悉区”,熟悉区是时空黑洞,会不断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时间。
如果你走出办公室,去陌生的国度一个月,就会发现这一个月并没有像办公室里那样,星期三过完就差不多能指望星期天了,而是觉得比在办公室两个星期都要多,这便是对抗时空扭曲的一个例子。
并不是只有旅游才能有这样的效果,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多试验,会发现能找到很多适用于你个人的手段,但前提是你要有“摆脱熟悉区”的意识。
这是我认为人的一生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能力之一,掌握了对抗时空扭曲的本领,你就能延长主观生命。
延长主观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