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与狐狸的读后感集合(8)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伊索寓言》里有很多狐狸的故事。有的很聪明,有的很狡猾,有的很凶恶。《蝉与狐狸》中的是笨狐狸。《伊索寓言》每一个故事有一个简短的道理,我喜欢《伊索寓言》。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齐读课题)
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
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
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打开书)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 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 故意 赞叹 歌唱家
察觉 有诈 粪便 戒 心
(其中“粪”和“戒”为红色)
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
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
(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师: 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想法。(生自由读悟课文)
生: 我对狐狸印象比较深,因为它和在《狐狸和乌鸦》里一样,仍然用老办法来骗人,说明它的本性是阴险狡猾的。
师: 从哪儿能看出来?
生: 它想吃蝉,便“设下圈套”,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蝉。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齐读课题)
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
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
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打开书)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 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 故意 赞叹 歌唱家
察觉 有诈 粪便 戒 心
(其中“粪”和“戒”为红色)
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
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
(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师: 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想法。(生自由读悟课文)
生: 我对狐狸印象比较深,因为它和在《狐狸和乌鸦》里一样,仍然用老办法来骗人,说明它的本性是阴险狡猾的。
师: 从哪儿能看出来?
生: 它想吃蝉,便“设下圈套”,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