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小说读后感精练(6)
2022-08-22 来源:百合文库
虽然"百读不厌"以趣味为主,但还是要积极向上的纯正的趣味才能长久流传的。
书中的十四篇论,让我受益匪浅。如《歌谣里的重叠》让我知道歌谣以重叠为生命,脚韵只是重叠的一种方式。从史的"发展上看,歌谣原只要重叠,这重叠并不一定是脚韵;那就是说,歌谣并不一定要用韵。韵大概是后起的,是重叠的简化。现在的歌谣有又用韵又用别种重叠的,更可见出重叠的重要。重叠为了强调,也为了记忆。
顾颉刚先生说过:对歌因问作答,非复沓不可。……儿歌注重于说话的练习,事物的记忆与滑稽的趣味,所以也有复沓的需要。(《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上)
"复沓"就是重叠。这对于现代人写诗与小说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古到今,从古诗到今天的散,或者再到今天的影视,"既重复又新变"的复沓手法几乎成了一条艺术的铁律。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三"的运用——"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三进"……,"三"意味着反复出现,增强审美刺激;而"三"中每一次出现都不同,都有新变化,这就在反复的审美刺激中,增加变化的内容,增加新的审美体验,当"三"个即重复又新变的审美体验一整合,艺术的效果、艺术的魅力就构成了。
《论雅俗共赏》读后感2
在《论雅俗共赏》中,朱自清先生认为俗人和雅人的生活都是相互交织,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雅俗化各有发展,但终究是雅俗化相差无几,大众化取而代之。朱自清先生在《中国的三种型》中提到郭绍虞先生根据体演变把中国学史分成了五个时代:"春秋"以前的诗乐时代、"战国"至两汉的辞赋时代、魏晋南北朝的骈时代、隋唐至北宋的古时代、南宋至现代的语体时代。隋唐以前,语言和字由接近到分离,再到魏晋南北朝充分发挥字特点,但无论是字与语言的在当下时代的影响如何,由语言改造后而成的字始终由"雅人"掌控,因为士大夫(一般为雅人)皆大都出于习雅事的门第且出仕之后,亦相聚"赏奇析疑",所以俗人几乎是没有欣赏雅事的。
书中的十四篇论,让我受益匪浅。如《歌谣里的重叠》让我知道歌谣以重叠为生命,脚韵只是重叠的一种方式。从史的"发展上看,歌谣原只要重叠,这重叠并不一定是脚韵;那就是说,歌谣并不一定要用韵。韵大概是后起的,是重叠的简化。现在的歌谣有又用韵又用别种重叠的,更可见出重叠的重要。重叠为了强调,也为了记忆。
顾颉刚先生说过:对歌因问作答,非复沓不可。……儿歌注重于说话的练习,事物的记忆与滑稽的趣味,所以也有复沓的需要。(《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上)
"复沓"就是重叠。这对于现代人写诗与小说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古到今,从古诗到今天的散,或者再到今天的影视,"既重复又新变"的复沓手法几乎成了一条艺术的铁律。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三"的运用——"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三进"……,"三"意味着反复出现,增强审美刺激;而"三"中每一次出现都不同,都有新变化,这就在反复的审美刺激中,增加变化的内容,增加新的审美体验,当"三"个即重复又新变的审美体验一整合,艺术的效果、艺术的魅力就构成了。
《论雅俗共赏》读后感2
在《论雅俗共赏》中,朱自清先生认为俗人和雅人的生活都是相互交织,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雅俗化各有发展,但终究是雅俗化相差无几,大众化取而代之。朱自清先生在《中国的三种型》中提到郭绍虞先生根据体演变把中国学史分成了五个时代:"春秋"以前的诗乐时代、"战国"至两汉的辞赋时代、魏晋南北朝的骈时代、隋唐至北宋的古时代、南宋至现代的语体时代。隋唐以前,语言和字由接近到分离,再到魏晋南北朝充分发挥字特点,但无论是字与语言的在当下时代的影响如何,由语言改造后而成的字始终由"雅人"掌控,因为士大夫(一般为雅人)皆大都出于习雅事的门第且出仕之后,亦相聚"赏奇析疑",所以俗人几乎是没有欣赏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