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故里的读后感汇聚(10)
2022-08-18 来源:百合文库
“笃、笃、笃;铛,铛——铛!”
一边敲,一边走,走到了河边。一只船上有一枝很结实的船篙在船帮外面别着,他一伸手,抽了出来,夹在胳肢窝里回身便走。他还不紧不慢地敲着:
“笃,笃,笃;铛,铛——铛!”
不想船篙带不动了,篙子后梢被一只很有劲的大手攥住了。
李三原想把船篙带到土地祠,明天等这个弄船的拿钱来赎,能弄二百钱,也能喝四两。不想这船家刚刚起来撒过尿,躺下还没有睡着。他听到有人抽篙子,爬出舱口一看:是李三!
“好,李三!你偷篙子!”
“莫喊!莫喊!”
李三不是很要脸面的人,但是一个地保偷东西,而且叫人当场抓住,总不大好看。
“你认打认罚?”
“认罚!认罚!罚多少?”
“罚二百钱!”
李三老是罚乡下人的`钱。谁在街上挑粪,溅出了一点,“罚!二百钱!”谁在不该撒尿的地方撒了尿,“罚!二百钱!”没有想到这回被别人罚了。李三挨罚,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①清末邑人谈人格有《警火》诗即咏此事,诗有小序,并录如下:
送灶后里胥沿街鸣锣于黄昏时,呼“小心火烛”。岁除即叩户乞赏。
烛双辉,香一炷,敬惟司命朝天去。云车风马未归来,连宵灯火谁持护。铜钲入耳警黄昏,侧耳有语还重申:“缸注水,灶徙薪,”,沿街一一呼之频。唇干舌燥诚苦辛,不谋而告君何人?烹羊酌醴欢除夕,司命归来醉一得。今宵无用更鸣钲,一笑敲门索酒值。
从谈的诗中我们知道两件事。一是这种习俗原来由来已久,敲锣喊叫的正是李三这样的“里胥”。二是为什么在那样日子喊叫。原来是因为那时灶王爷上天去了,火烛没人管了。这实在是很有意思。不过,真实的原因还是岁暮风高,容易失火,与灶王的上天去汇报工作关系不大。
②“撂远些”是说不要挨床太近,以免炉中残火烧着被褥。
榆树
侉奶奶住到这里一定已经好多年了,她种的八棵榆树已经很大了。
一边敲,一边走,走到了河边。一只船上有一枝很结实的船篙在船帮外面别着,他一伸手,抽了出来,夹在胳肢窝里回身便走。他还不紧不慢地敲着:
“笃,笃,笃;铛,铛——铛!”
不想船篙带不动了,篙子后梢被一只很有劲的大手攥住了。
李三原想把船篙带到土地祠,明天等这个弄船的拿钱来赎,能弄二百钱,也能喝四两。不想这船家刚刚起来撒过尿,躺下还没有睡着。他听到有人抽篙子,爬出舱口一看:是李三!
“好,李三!你偷篙子!”
“莫喊!莫喊!”
李三不是很要脸面的人,但是一个地保偷东西,而且叫人当场抓住,总不大好看。
“你认打认罚?”
“认罚!认罚!罚多少?”
“罚二百钱!”
李三老是罚乡下人的`钱。谁在街上挑粪,溅出了一点,“罚!二百钱!”谁在不该撒尿的地方撒了尿,“罚!二百钱!”没有想到这回被别人罚了。李三挨罚,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①清末邑人谈人格有《警火》诗即咏此事,诗有小序,并录如下:
送灶后里胥沿街鸣锣于黄昏时,呼“小心火烛”。岁除即叩户乞赏。
烛双辉,香一炷,敬惟司命朝天去。云车风马未归来,连宵灯火谁持护。铜钲入耳警黄昏,侧耳有语还重申:“缸注水,灶徙薪,”,沿街一一呼之频。唇干舌燥诚苦辛,不谋而告君何人?烹羊酌醴欢除夕,司命归来醉一得。今宵无用更鸣钲,一笑敲门索酒值。
从谈的诗中我们知道两件事。一是这种习俗原来由来已久,敲锣喊叫的正是李三这样的“里胥”。二是为什么在那样日子喊叫。原来是因为那时灶王爷上天去了,火烛没人管了。这实在是很有意思。不过,真实的原因还是岁暮风高,容易失火,与灶王的上天去汇报工作关系不大。
②“撂远些”是说不要挨床太近,以免炉中残火烧着被褥。
榆树
侉奶奶住到这里一定已经好多年了,她种的八棵榆树已经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