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日子读后感汇编(38)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要学会低下那已经习惯了高昂的头
话虽如此,在娱乐真人秀的挤压下,文化类节目招商并不容易。董卿形容,当初筹建《朗读者》之难是“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为此她和同事调侃“现在明白了吧,做制作人要学会低下你那已经习惯了高昂起来的头。”
除了钱,真正困难的还是“怎么样让文化节目引发大多数人的参与和共鸣。”为此,董卿和模式研发者以及国内的众多学者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研究“《朗读者》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最后大家形成的共识是,朗读者的情感、所要朗读的文本的写作者的思想、听节目看节目的观众情感,这三种元素要和谐凝结,一定要凝结起来。
所以,观众看到:麦家很纠结地讲述完他和他父亲、他和他儿子这两代父子之间挣扎的故事之后,再来读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许渊冲老先生,他讲一个人一辈子重要的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之后再来读林徽因;得了罕见疾病的“企鹅人”夫妇,依然乐观、依然相爱、依然行走在路上,这样一对年轻人讲完他们的故事之后,再来读同样一直在路上的三毛……这个时候,文字的魅力就产生了叠加效应,充满了感染力。
曾经被许渊冲拒之门外
朗读者第一个火起来的人物是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董卿坦言,在第一期推出这样一位“高冷”的人物当时确实有顾虑,“96岁的翻译家,翻译的是什么?唐诗宋词莎士比亚。他一切的标签都是高大上的,都距我们很远。但做了两次采访后,我们发现这许先生是一位特别单纯朴素、特别丰富而有趣的人。所以我们决定:这样的朗读者要放在第一期。要让观众知道,这个节目做的是什么。”
有趣的是,正因为老先生至情至性,没少让导演吃苦头。董卿介绍,“第一次约许老先生的录制时间是在2016年的夏天,后来不得不推迟。第二次确定的录制时间是2016年的冬天,又没录成。第三次,2017年1月终于真的要开始录制了,再去请他,老爷子不搭理我们了,他觉得我们是骗子、没信用,完全把我们拒之门外。导演团队只能今天抱着果篮站在人家门口,明天抱着鲜花站在人家门口,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节目播出第二天,许老爷子的译著就直接冲上了当当网的热搜。他告诉我们,他家的电话成了24小时热线,为什么是24小时,因为他有很多学生、亲朋好友在国外。媒体蜂拥而至要采访他,老人家的.回应特别可爱:‘我在《朗读者》里面表现完美,不会接受任何采访。’”
话虽如此,在娱乐真人秀的挤压下,文化类节目招商并不容易。董卿形容,当初筹建《朗读者》之难是“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为此她和同事调侃“现在明白了吧,做制作人要学会低下你那已经习惯了高昂起来的头。”
除了钱,真正困难的还是“怎么样让文化节目引发大多数人的参与和共鸣。”为此,董卿和模式研发者以及国内的众多学者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研究“《朗读者》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最后大家形成的共识是,朗读者的情感、所要朗读的文本的写作者的思想、听节目看节目的观众情感,这三种元素要和谐凝结,一定要凝结起来。
所以,观众看到:麦家很纠结地讲述完他和他父亲、他和他儿子这两代父子之间挣扎的故事之后,再来读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许渊冲老先生,他讲一个人一辈子重要的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之后再来读林徽因;得了罕见疾病的“企鹅人”夫妇,依然乐观、依然相爱、依然行走在路上,这样一对年轻人讲完他们的故事之后,再来读同样一直在路上的三毛……这个时候,文字的魅力就产生了叠加效应,充满了感染力。
曾经被许渊冲拒之门外
朗读者第一个火起来的人物是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董卿坦言,在第一期推出这样一位“高冷”的人物当时确实有顾虑,“96岁的翻译家,翻译的是什么?唐诗宋词莎士比亚。他一切的标签都是高大上的,都距我们很远。但做了两次采访后,我们发现这许先生是一位特别单纯朴素、特别丰富而有趣的人。所以我们决定:这样的朗读者要放在第一期。要让观众知道,这个节目做的是什么。”
有趣的是,正因为老先生至情至性,没少让导演吃苦头。董卿介绍,“第一次约许老先生的录制时间是在2016年的夏天,后来不得不推迟。第二次确定的录制时间是2016年的冬天,又没录成。第三次,2017年1月终于真的要开始录制了,再去请他,老爷子不搭理我们了,他觉得我们是骗子、没信用,完全把我们拒之门外。导演团队只能今天抱着果篮站在人家门口,明天抱着鲜花站在人家门口,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节目播出第二天,许老爷子的译著就直接冲上了当当网的热搜。他告诉我们,他家的电话成了24小时热线,为什么是24小时,因为他有很多学生、亲朋好友在国外。媒体蜂拥而至要采访他,老人家的.回应特别可爱:‘我在《朗读者》里面表现完美,不会接受任何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