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鲁迅批判读后感精练(54)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参考文献:
[1]李长之. 现实主义和中国现实主义的形成[N]. 文艺报,1957( 3) .
[2]以赛亚·柏林. 浪漫主义的根源[M].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8.
[3]李长之、李辰冬. 李长之、李辰冬点评红楼梦[M]. 北京: 团结出版社,2006.
[4]施勒格尔. 浪漫派风格———施勒格尔批评文集[M].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5.
[5]刘小枫. 诗化哲学———德国浪漫美学传统[M].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6]李长之. 鲁迅批判[M]. 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3.
[7]李长之. 司马迁之人格和风格[M]. 北京: 三联书店,1984.
[8]华兹华斯. 抒情歌谣集一八 00 年版序言[A]/ /西方文论选( 下) [C].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9]余英时. 重寻胡适历程: 胡适生平与思想的再认识[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余英时.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11]宋淇. 论大观园[A]. 红楼梦识要[C]. 北京: 中国书店,2000.
[12]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第二分册)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3]罗伟文. 李长之的《红楼梦批判》和德国古典美学[J]. 红楼梦学刊,2013.
[14]余英时. 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个学术史的分析[A]. 余英时. 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C].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1]李长之. 现实主义和中国现实主义的形成[N]. 文艺报,1957( 3) .
[2]以赛亚·柏林. 浪漫主义的根源[M].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8.
[3]李长之、李辰冬. 李长之、李辰冬点评红楼梦[M]. 北京: 团结出版社,2006.
[4]施勒格尔. 浪漫派风格———施勒格尔批评文集[M].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5.
[5]刘小枫. 诗化哲学———德国浪漫美学传统[M].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6]李长之. 鲁迅批判[M]. 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3.
[7]李长之. 司马迁之人格和风格[M]. 北京: 三联书店,1984.
[8]华兹华斯. 抒情歌谣集一八 00 年版序言[A]/ /西方文论选( 下) [C].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9]余英时. 重寻胡适历程: 胡适生平与思想的再认识[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余英时.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11]宋淇. 论大观园[A]. 红楼梦识要[C]. 北京: 中国书店,2000.
[12]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第二分册)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3]罗伟文. 李长之的《红楼梦批判》和德国古典美学[J]. 红楼梦学刊,2013.
[14]余英时. 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个学术史的分析[A]. 余英时. 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C].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