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文言文课堂的有效性读后感集锦(14)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急着讲自己的.观点,而是反问该组同学这两种词性分别放入该句中能讲得通吗,如果讲得通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区别?这时其他组的同学也都参与了进来,发现:“为”作动词讲,那“歌”就是名词,理解为“又走上前唱歌”;“为”作介词讲,那“歌”就得活用作动词,而且省略了介词后的宾语“之”,理解为“又走上前为(他)唱歌”,单独看这两种讲法,都讲得通,怎么办呢?这时我补充道:在文言的翻译中有一条原则是“就简不就繁”,如果尊重原文不增减字词不增加特殊用法就能讲得通就不采用其他复杂的翻译,那遵照这一原则用哪一个,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但遵照这一原则就万无一失了吗?”我继续追问,“能不能再给我一些有力的证据?”学生又陷入了思考。看他们一筹莫展的样子,我又及时补充“我一直强调,要想准确理解永远不能断章取义,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那么该从哪入手呢?
这个句子是省略了主语的,补充出主语也很重要。”学生受了启发,开始结合段落来找,结果又出现了两种情况:一些支持是“(高渐离)又走上前为(荆轲)唱歌”,因为这一句前面的一句主语是“高渐离”,按照以往学习的积累,通常前后主语相同时后一句就省略了;一些支持是“(荆轲)又走上前唱歌”,或者是“(荆轲)又走上前为(他们)唱歌”。这时又争论不下了。我暗自高兴,因为以往的学生在阅读陌生篇目时常常会被出题人补充的主语或宾语误导,如果这个问题能引导他们解决对于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是大有好处的。我接着说道“同学们能联系前文发现其对后文的影响并且还发现了省略主语的规律都是很不错的,但平时我们常常挂在口上说的是‘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前后文’,看看后文呢?”同学们再次进入探究,这一次终于达成了共识——后文的内容不应该是送别的人说的,因为按常识没有谁在送他人去不测之地时会让别人“一去不反”,照应前文,“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一句,应该理解为“(荆轲)又走上前唱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