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文库汇编(18)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美的历程》读后感5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读者在历史教科书上面读到的一直都是清晰的朝代界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在很长一段时间让普通读者曾经认为唐诗就是唐代才出现辉煌的,却不知道诗歌从内容的广度到形式的完美都经历了前代的积累;误以为宋词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却不知道唐朝也有不一样的“唐词”风格,清代的词却是在内容形式上臻于完美了。
作者的这种做法使得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特征之间的衔接十分自然,而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到两个相邻或间隔的时代之间的历史联系。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延绵不断”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放之于中国美学史的发展里自然是合理的。李泽厚先生正是自觉地注意到了这一特点,才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觉到中国古代“美的历程”并不像西方艺术发展一样断断续续,而是浑然一体的。我们从此可看出李泽厚先生在连贯性、简洁性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美的历程》读后感6
先秦指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巫术宗教观念开始解体,儒道互补成为了两千年来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儒学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堪比宗教对某些国家的影响,孔子也因之成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奠基人,在他之后,孟子、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学,它的本质是把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俗生活中,重视社会性和伦理性,或称为实践理性,而远离了纯粹理性和神学。
中国文学作品也因之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宗教情绪净化作用,而是重在抒情,最早的文学作品可追溯至《诗经》中的国风和先秦诸子的散文,由此奠定了基本的美学原则:赋、比、兴。赋是白描,比兴是以物寓志。因之,中国的哲学阐述也不同于西方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而是有某种想象力,比如庄子的《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便是一种充满了想象力的哲学理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