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贞白先生传读后感汇编(14)

2022-08-13 来源:百合文库
由于有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缢死一节,金性尧先生就断言杨贵妃充当了唐玄宗的牺牲品。 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先看原文。白居易写道:“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里用“宛转”二字道出了杨妃对生活、对玄宗、对爱情的留恋和缠绵悱恻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唐明皇的心理。他以帝王之尊而不能救爱妃一死,心情的惨痛不难想见。而“血泪相和流”的悲切动人场面,我们能忍心说唐玄宗是把杨妃当作了牺牲品吗?唐代的诗人郑畋的解释倒是合乎情理的。他在《马嵬坡》诗中写道:“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云雨难忘日月新”是言杨妃虽死,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和日月长新。“景阳宫井又何人”,说的是南朝陈后主与宠姬张丽华,被隋兵逮住,身受侮辱而遗笑于天下。
郑畋在这里把李、杨的行为与陈后主、 张丽华的受辱相比较,赞扬了前者而批评了后者。 我认为,从诗的整体看,郑畋的见解去是正确的。可见杨妃是为了玄宗、 为了爱情做出了最大牺牲,尽了一个女子所能尽的力量,后文中玄宗刻骨铭心的追念,也可以看出他经受了万分不幸的爱情的折磨。正是这些引起人们和诗人的同情,牺牲品之说是不对的。
《长恨歌》以杨妃之死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部分,这两部分是得非常紧密的整体,不容许把它分开。只有生前极度相亲相爱,才有死后无穷无尽的思念;对死者的追念之切,反过来又衬托出生时相爱之深。诗的前一种部分充满了欢快的情调,喜悦的色彩,是所谓“扬”,后一部分充满了死别的悲哀,即所谓“抑”,一扬一抑,才更深刻地打动人心。前一部分是现实主义的相恋,后一部分是浪漫主义的追求。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创造了一个美丽、神奇、复杂多变的艺术意境,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而构成这个混凝土结构式的艺术整体的钢骨,则是被作者极力赞扬的贯穿全篇的生死不渝的爱情。游国恩先生说:“读者往往爱其风情而忘记了鉴戒。”他本来是说读者不知道用矛盾主题去看这首诗的,但是,道出的这个事实却证明了这矛盾说的不正确。殊不知,读者的“爱”与“忘”的体会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作品内容在人们头脑的反映,是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对读者的感染,说明诗中的确存在歌颂爱情的主题,读者也确实抓住了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