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读后感标题创意选录(8)
2022-08-13 来源:百合文库
但是,我们却不能让丑陋的思想继续蔓延下去,我们因该努力去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把不干净的东西排斥出去。而现在的我们,则因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纠正生活中不良习惯,要善于与人和平相处,这样就能挽回一些失去的纯洁与和平。
桃花源记读后感800字篇二: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桃花源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陶翁理想中的桃源世界诞生于公元421年,也就是他辞去县令归隐(405年)后的第16年。桃花源里的"此情此景也许就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写照。其实,桃花源是当时人们逃避现实社会的“避难所”。诗人把它描绘成一个自由而理想化的王国,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并存的,又相对立的与世隔绝的理想乐园。
这不能不说这是陶渊明的伟大创举,诗人描绘出人类理想社会的雏形。它有点类似于英国作家莫尔笔下的“乌托邦”(莫尔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1516出使欧洲时期),但要比“乌托邦”早一千多年。以作家的年龄比,陶渊明是莫尔的爷爷的爷爷了,所以,可以说陶渊明是人类理想王国的鼻祖。“世外桃源”至今已流传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仍然令现在许多人向往不已。这样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作用,是陶翁当时创作时做梦也想不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往往会大大地超越作家当时创作意图),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文学本身!这究意为何呢?经过反复思考,本人感悟有三:
第一、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谐快乐的幸福生活。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之所在!人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二、在人类社会里,只要有私欲的存在,就始终存在剥削、压迫、侵略、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等等背离人性的行为。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在所难免。“强者为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亡者不逃则死!俗话说:俺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躲到那里去呢?!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桃花源记读后感800字篇二: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桃花源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陶翁理想中的桃源世界诞生于公元421年,也就是他辞去县令归隐(405年)后的第16年。桃花源里的"此情此景也许就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写照。其实,桃花源是当时人们逃避现实社会的“避难所”。诗人把它描绘成一个自由而理想化的王国,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并存的,又相对立的与世隔绝的理想乐园。
这不能不说这是陶渊明的伟大创举,诗人描绘出人类理想社会的雏形。它有点类似于英国作家莫尔笔下的“乌托邦”(莫尔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1516出使欧洲时期),但要比“乌托邦”早一千多年。以作家的年龄比,陶渊明是莫尔的爷爷的爷爷了,所以,可以说陶渊明是人类理想王国的鼻祖。“世外桃源”至今已流传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仍然令现在许多人向往不已。这样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作用,是陶翁当时创作时做梦也想不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往往会大大地超越作家当时创作意图),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文学本身!这究意为何呢?经过反复思考,本人感悟有三:
第一、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谐快乐的幸福生活。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之所在!人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二、在人类社会里,只要有私欲的存在,就始终存在剥削、压迫、侵略、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等等背离人性的行为。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在所难免。“强者为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亡者不逃则死!俗话说:俺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躲到那里去呢?!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