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止的读后感汇编(14)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如果说“大学”之前我们还处于人格发育阶段,那么“大学”就应该是人格成型阶段。这样说来,区分大小学教育并不是年龄上的界限,而是深浅上的区别。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大学”应该学什么,那我们就来思考一下“大学”应该怎么学。《大学》中提到治学的方法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其中“穷理”即分析事物(追根溯源)的能力,与我们常提到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接近。所谓物有本末之分,事有先后之序,当我们对事物的先后充分了解,也就到了“近道”的"要求。这个道理虽然说起来很简单,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做到,不然为何会有诸多对他人的责难与心中难抒的愤懑。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持有一颗同理心,便会了解他人所想,即便不能认同,也会让自己内心无扰。正如柴静《看见》里的一段话“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便是对这个道理更具像的描述了!
“正心”即人不能有愤怒、恐惧、喜好、忧虑之情。处理事情时,人若有倾向性情绪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所以我们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及时排除不良情绪。这个观点对吗?我认为是非常可取的。这和情商(EQ)的概念很像。虽然现实中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干扰情绪,但是我们时时以“正心”要求自己,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去看待和判断事物才能避免许多阻碍自己发展的因素。“正心”主张的是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修己”讲的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和文化内涵的沉淀,“治人”讲的则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由此可见《大学》虽是古人之语,历尽迁年却依然指点着今人的作为。
《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封建礼教的思想,获得了历代封建君王的推崇。但治学却不能因噎废食,让我们对它的光彩之处视而不见。它所提倡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依然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更重要的是,它提倡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细细思索。杨澜说“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这才是大学所要传递给每一位学子的真正价值。大学教育的失败在于自己没有获得与之相匹配的胸怀与格局。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大学”应该学什么,那我们就来思考一下“大学”应该怎么学。《大学》中提到治学的方法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其中“穷理”即分析事物(追根溯源)的能力,与我们常提到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接近。所谓物有本末之分,事有先后之序,当我们对事物的先后充分了解,也就到了“近道”的"要求。这个道理虽然说起来很简单,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做到,不然为何会有诸多对他人的责难与心中难抒的愤懑。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持有一颗同理心,便会了解他人所想,即便不能认同,也会让自己内心无扰。正如柴静《看见》里的一段话“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便是对这个道理更具像的描述了!
“正心”即人不能有愤怒、恐惧、喜好、忧虑之情。处理事情时,人若有倾向性情绪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所以我们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及时排除不良情绪。这个观点对吗?我认为是非常可取的。这和情商(EQ)的概念很像。虽然现实中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干扰情绪,但是我们时时以“正心”要求自己,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去看待和判断事物才能避免许多阻碍自己发展的因素。“正心”主张的是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修己”讲的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和文化内涵的沉淀,“治人”讲的则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由此可见《大学》虽是古人之语,历尽迁年却依然指点着今人的作为。
《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封建礼教的思想,获得了历代封建君王的推崇。但治学却不能因噎废食,让我们对它的光彩之处视而不见。它所提倡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依然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更重要的是,它提倡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细细思索。杨澜说“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这才是大学所要传递给每一位学子的真正价值。大学教育的失败在于自己没有获得与之相匹配的胸怀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