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老师的读后感集锦(4)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试问现在的小学教师对科学抱得是什么态度?莫名其妙,从未接触过的是一类;略一涉猎便嗤为无用的是一类;而那些真正受过师范教育的人,在师范学校时就把心理学、伦理学看做最无味的东西,等毕业了,抛出脑海还来不及呢,怎么还肯花心思研究呢。教师只知道教人读书,却不教人怎样读书,更不知道读书是要学生知道“以往”,为“未来”做准备。老师只顾教书,却不管学生是否需要。读书只求记忆,没有研究的方法,没有实验的机会,那是丝毫没有用处的。如果一个人的幼年时期都被老师引导在死读书上,就如同被抛入了汪洋大海。
在学校,如果你“学”的好,“读”的好,“记”的好,“考”的好,那他们便是好学生,如果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走神、开小差,老师们便会认为这些学生不思进取,不好学,甚至还觉得他们在扰乱课堂,所以,教师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压制他们,甚至是惩罚他们。小学的学生,他们都还只是孩子,他们喜欢一切直观的东西,喜欢亲手去触碰、去实验。不喜欢只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授。教师所教授的并不是切合学生的生活的事事物物,学生就不会感到缺少这些知识的困苦,对这些知识自然无所需求,更不可能会提起兴趣。我们试想,使喜欢活动的儿童离开了他们玩弄、抚摸、观察、实验的环境,坐在教室里,所占的地位不过一桌一椅,所见到的东西不出一室一外,所接触的事物也就是某某科目,这不是一种特异的拘束的境界吗?如果不能在野外教学,如果一定要在教室教学,那么,老师如果注意启发、引起旧观念,授予新事物,那也是好的啊!
虽说读书、看书,但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好好利用书籍。书籍的效用在于传授以往的成绩,流布个人的思想,用书制度的好处,就在于使学生知道这些成绩和思想,并备遗忘。可见、书籍有多重要,可是知识的获得不一定要靠读书,读书不过是种种学习方法中的一种罢了。书籍只是作为我们的一种参考。所以,读书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后的目的。我们既然认定知识不是可以传授的,那么对于儿童,我们决不能将现成的知识装进去,而要儿童自己做出来,不是使儿童学习了现成的知识预备应付将来的事物,也不是使他们只为了有知识而去求知识,而是使儿童从事物中寻求真知识,并用真知识来支配他们的行动。学生有一种本能,在粗心的老师看来,这没有什么意义,有时还加上“无意识”的评语,表示厌恶和不屑。其实本能正是教育的原料,如果能加以引导,没有一种本能没有积极的倾向,不过有的比较容易陶铸成良好的品德,有的比较难一些罢了。
在学校,如果你“学”的好,“读”的好,“记”的好,“考”的好,那他们便是好学生,如果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走神、开小差,老师们便会认为这些学生不思进取,不好学,甚至还觉得他们在扰乱课堂,所以,教师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压制他们,甚至是惩罚他们。小学的学生,他们都还只是孩子,他们喜欢一切直观的东西,喜欢亲手去触碰、去实验。不喜欢只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授。教师所教授的并不是切合学生的生活的事事物物,学生就不会感到缺少这些知识的困苦,对这些知识自然无所需求,更不可能会提起兴趣。我们试想,使喜欢活动的儿童离开了他们玩弄、抚摸、观察、实验的环境,坐在教室里,所占的地位不过一桌一椅,所见到的东西不出一室一外,所接触的事物也就是某某科目,这不是一种特异的拘束的境界吗?如果不能在野外教学,如果一定要在教室教学,那么,老师如果注意启发、引起旧观念,授予新事物,那也是好的啊!
虽说读书、看书,但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好好利用书籍。书籍的效用在于传授以往的成绩,流布个人的思想,用书制度的好处,就在于使学生知道这些成绩和思想,并备遗忘。可见、书籍有多重要,可是知识的获得不一定要靠读书,读书不过是种种学习方法中的一种罢了。书籍只是作为我们的一种参考。所以,读书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后的目的。我们既然认定知识不是可以传授的,那么对于儿童,我们决不能将现成的知识装进去,而要儿童自己做出来,不是使儿童学习了现成的知识预备应付将来的事物,也不是使他们只为了有知识而去求知识,而是使儿童从事物中寻求真知识,并用真知识来支配他们的行动。学生有一种本能,在粗心的老师看来,这没有什么意义,有时还加上“无意识”的评语,表示厌恶和不屑。其实本能正是教育的原料,如果能加以引导,没有一种本能没有积极的倾向,不过有的比较容易陶铸成良好的品德,有的比较难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