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原则易中天读后感摘录(44)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如何看待中庸之道,易中天说:“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的原则,书中提出: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一定得恰到好处。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修养,质朴和文雅各占一半,即为中庸之道。
六章节中,我甚是喜欢“禅宗的境界”这一章。禅宗佛道,历经几千年,一直备受追捧。现如今,似乎人人都知晓禅理,但是关于禅宗的境界,却罕有人知,自身修行起来更寥寥无几。书中首先讲到“立地成佛”,就得说禅宗的境界在瞬间,靠觉悟,不是修行。整个中国智慧的体系中,禅宗不同其他,是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层次。
“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安静静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用最白的话来表述坐禅,就是发呆。”开篇这句诙谐的调侃,使我不觉莞尔一笑。禅宗的境界,易中天用说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像沏一杯清茶,经过放叶、冲醒、翻滚、叶沉、茶静,最后万物皆空。“该放下就放下,该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想拿起就拿起。”此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禅宗的境界。
《中国智慧》,语言幽默生动,哲思处处开花。可快阅也可慢读,能粗看亦能细品。睿智博学的易中天在《中国智慧》中,精辟地剖析了中华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智慧;谆谆地警世,为读者洗涤心灵。比起某些晦涩难懂的古书,《中国智慧》是一本让人看得明白、读得懂的好书。
《中国智慧》虽是易中天对于中国智慧的缩略讲述,但与我而言也是发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改变了我对佛教看法的便是这本书的第六部分,禅宗的境界。
佛教是懂得与实际相结合的。在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正宗”的佛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冲突是很大的,比如,儒家讲君臣父子,佛家讲众生平等。出家人见了皇帝不磕头,仅仅是双手合十,道声“阿弥陀佛”。出家后父亲的姓都不能要了,都姓释。这在儒家看来简直就是“无君无父”,更何况出家人不结婚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社会的中国人,有两条最受不了,一是不准他生儿子,二是见了皇帝不磕头。仅凭这两点,佛教就无法在中国立足。因此,佛教人间化了。
六章节中,我甚是喜欢“禅宗的境界”这一章。禅宗佛道,历经几千年,一直备受追捧。现如今,似乎人人都知晓禅理,但是关于禅宗的境界,却罕有人知,自身修行起来更寥寥无几。书中首先讲到“立地成佛”,就得说禅宗的境界在瞬间,靠觉悟,不是修行。整个中国智慧的体系中,禅宗不同其他,是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层次。
“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安静静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用最白的话来表述坐禅,就是发呆。”开篇这句诙谐的调侃,使我不觉莞尔一笑。禅宗的境界,易中天用说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像沏一杯清茶,经过放叶、冲醒、翻滚、叶沉、茶静,最后万物皆空。“该放下就放下,该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想拿起就拿起。”此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禅宗的境界。
《中国智慧》,语言幽默生动,哲思处处开花。可快阅也可慢读,能粗看亦能细品。睿智博学的易中天在《中国智慧》中,精辟地剖析了中华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智慧;谆谆地警世,为读者洗涤心灵。比起某些晦涩难懂的古书,《中国智慧》是一本让人看得明白、读得懂的好书。
《中国智慧》虽是易中天对于中国智慧的缩略讲述,但与我而言也是发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改变了我对佛教看法的便是这本书的第六部分,禅宗的境界。
佛教是懂得与实际相结合的。在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正宗”的佛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冲突是很大的,比如,儒家讲君臣父子,佛家讲众生平等。出家人见了皇帝不磕头,仅仅是双手合十,道声“阿弥陀佛”。出家后父亲的姓都不能要了,都姓释。这在儒家看来简直就是“无君无父”,更何况出家人不结婚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社会的中国人,有两条最受不了,一是不准他生儿子,二是见了皇帝不磕头。仅凭这两点,佛教就无法在中国立足。因此,佛教人间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