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意气的读后感摘录(12)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说到《后望书》的理性,其实不仅仅止于朱幼棣那一番调查研究的功夫,他在写作中对分寸的把握,其实也处处透露出理性、甚至是谨慎的态度。无庸讳言,《后望书》既然是回望过去几十年的种种伤疤,难免就要触及到不少敏感问题。朱幼棣对此的处理方式是,以小见大,有争议的部分先放过去,只谈已经成为定论的事实。比如对于三门峡大坝,他只从被“无水淹没”的古潼关和陕州挑起话题,废墟俱在,这是没有丝毫争议的,至于其他,就尽在不言中了。我不知道朱幼棣如此写法,会不会被某些人认为滑头,但我在读《后望书》的时候,却是不止一次从这种写作态度中感受到朱幼棣的建设性姿态,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些事情已经成了既成事实,这时候就不能光批评了,把本文 要在事实的基础之上,求得补救,求得一点点的改变。
最近偶然见到朱幼棣,和他聊起《后望书》他一脸严肃地说,书里面谈及的事情,媒体往往只是从热情出发,缺少专业论证,对于决策影响不大,所以他写这本书的时候,对每一个题目都下了一番研究工夫,以求言之有物。至于这些“后望”到底能产生什么作用,朱幼棣说,之前国务院曾经就世界文化遗产问题发文,便是他提交报告所产生的积极结果。“需要关心的事情很多,但真正做成了一件事,就已经很满足了。”看着朱幼棣一脸的满足,不难感觉出,这果然是个书生。
余秋雨《君子之道》读后感1
我读余秋雨这篇文章,心中很佩服作者的读书功力及记忆力,笔触所到,思随文至,传统经典信手拈来;层次、段落,似无刻意打造,却自成体系,可能是一种读书的高境界罢。我的疑虑主要是就作者为文的总立意来的。君子之道,就是剖析君子,歌颂君子,褒奖传统,拜服经典吧。然则,君子、传统、经典就真的这么重要么?联系到20多年来社会上掀起的一股股崇古覆儒的思潮,我总在忧虑它们到底要将中国引向何处。于是,我开始认真阅读此文,并将自己的思索追问逐一记下。
首先,余秋雨谈到了西方学者荣格,讲到他关于文化的作用在于培养集体无意识的人格。这个观点说得玄乎,其实从思想灌输的角度看则很清晰:无非一个民族的观念文化熏陶其后代所致的思想思维特点,并且由此而发的特定行为方式和文明类型罢了。余秋雨关注的可能在于荣格看重中国文化的态度,及中国不要跟着西方走的希冀,特别还推出了道家物极必反法则远超西方思想。余的这段文字很值得质疑。现代化是不是跟西方走?物极必反的道理究竟有多深,中西于此(具体)所受益损究竟何在?
最近偶然见到朱幼棣,和他聊起《后望书》他一脸严肃地说,书里面谈及的事情,媒体往往只是从热情出发,缺少专业论证,对于决策影响不大,所以他写这本书的时候,对每一个题目都下了一番研究工夫,以求言之有物。至于这些“后望”到底能产生什么作用,朱幼棣说,之前国务院曾经就世界文化遗产问题发文,便是他提交报告所产生的积极结果。“需要关心的事情很多,但真正做成了一件事,就已经很满足了。”看着朱幼棣一脸的满足,不难感觉出,这果然是个书生。
余秋雨《君子之道》读后感1
我读余秋雨这篇文章,心中很佩服作者的读书功力及记忆力,笔触所到,思随文至,传统经典信手拈来;层次、段落,似无刻意打造,却自成体系,可能是一种读书的高境界罢。我的疑虑主要是就作者为文的总立意来的。君子之道,就是剖析君子,歌颂君子,褒奖传统,拜服经典吧。然则,君子、传统、经典就真的这么重要么?联系到20多年来社会上掀起的一股股崇古覆儒的思潮,我总在忧虑它们到底要将中国引向何处。于是,我开始认真阅读此文,并将自己的思索追问逐一记下。
首先,余秋雨谈到了西方学者荣格,讲到他关于文化的作用在于培养集体无意识的人格。这个观点说得玄乎,其实从思想灌输的角度看则很清晰:无非一个民族的观念文化熏陶其后代所致的思想思维特点,并且由此而发的特定行为方式和文明类型罢了。余秋雨关注的可能在于荣格看重中国文化的态度,及中国不要跟着西方走的希冀,特别还推出了道家物极必反法则远超西方思想。余的这段文字很值得质疑。现代化是不是跟西方走?物极必反的道理究竟有多深,中西于此(具体)所受益损究竟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