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传说读后感汇聚(10)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王汝香说:“小时候还听人说过,腊八这个节日从农耕时期开始就有了。在农耕社会人们吃不饱,希望种的每一种粮食都能丰收,于是选出一天将各种粮食煮在一起吃,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王汝香说,“八”是个吉祥数,代表多的意思,人们希望多种粮食来年能有个好收成。“小时候一吃过腊八饭就盼着过年,每年过腊八都可兴奋,因为大家都可以等着过年了。”回忆起小时候过节的情景,王汝香笑着说,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家里没有这么多豆类可煮,于是用大米、小米、黄豆和玉米糁掺在一起煮成粥,这就是当年的腊八粥。
“无论如何,咱开封人都认为腊八粥是纪念岳飞的。开封是北宋的都城,也有岳飞庙,我个人认为腊八节和开封很有渊源。”王汝香笑着说,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百姓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腊八粥吃着更加香甜可口。虽然没有了幼时对过年的企盼,但珍惜和平、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愿望。
腊八节的传说作文2
《说文解字》中解释“腊”字为:“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到南北朝时期,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腊祭”才被固定到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称之为“腊祭”。腊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腊祭”这种风俗最早始于周代。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祭祖宗。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在每年腊月祭傩驱疫时人们敲奏腊鼓。《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傩。”高诱注:“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东京梦华录》:“自入此月(腊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古代还有腊月击鼓催春的风俗。古谚云:“腊鼓动,农人奋。”腊冬期,农事最要紧的是施腊肥。腊肥可以提高土温、保暖防寒,是争取来年丰收的重要保证。因此,腊鼓一响,农民们就忙着往地里送肥了。
“无论如何,咱开封人都认为腊八粥是纪念岳飞的。开封是北宋的都城,也有岳飞庙,我个人认为腊八节和开封很有渊源。”王汝香笑着说,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百姓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腊八粥吃着更加香甜可口。虽然没有了幼时对过年的企盼,但珍惜和平、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愿望。
腊八节的传说作文2
《说文解字》中解释“腊”字为:“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到南北朝时期,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腊祭”才被固定到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称之为“腊祭”。腊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腊祭”这种风俗最早始于周代。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祭祖宗。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在每年腊月祭傩驱疫时人们敲奏腊鼓。《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傩。”高诱注:“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东京梦华录》:“自入此月(腊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古代还有腊月击鼓催春的风俗。古谚云:“腊鼓动,农人奋。”腊冬期,农事最要紧的是施腊肥。腊肥可以提高土温、保暖防寒,是争取来年丰收的重要保证。因此,腊鼓一响,农民们就忙着往地里送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