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原理》读后感收集(2)
2022-08-11 来源:百合文库
哲学是关心终极问题的大学问。它包括三个终极问题:第一是本体论,探索世界的终极存在。(世界归根到底是什么)第二是知识论或者认识论,反思对世界的终极解释。(我们人类的认识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三是意义论或者价值论,关怀自身以及全人类存在的终极价值和意义。
《人类知识原理》在绪论中提到,“没有抽象的观念,只是具体的观念被用来指称诸多类似的观念”。正文则主张,“我们只能认识观念,观念就是事物,事物或存在就是被感知,而观念或事物是存在于心灵或精神中的,上帝则是永恒的心灵”。
这种论点极为吻合乔治·贝克莱的主教身份和宗教趣味。
存在就是被感知——乔治·贝克莱。
贝克莱认为,人们认识的对象就是观念,观念并不反映观念之外的任何事物,而且观念之外就没有任何事物,人们平常所说的事物不过是观念的各种不同的结合而已。例如,我们看到圆的形状、红的颜色,嗅到香的气味,把这些感觉集合起来,人们就用“苹果”这个名称来表示它,并把它当作一个单独事物来看待。由此得出结论,事物就是“观念的集合”。然而,观念本身并不能独立存在,要有一个能感知它们的主体,这个主体就是“一个能感知的主动存在,要有一个能感知它们的主体,这个主体就是一个能感知的主动实体,就是我所谓的心灵、精神、灵魂或自我。观念只存在于这个东西之中,或者就被这个东西所感知”。
贝克莱对“物质世界是真实的”这一观点心存怀疑。他利用经验主义的逻辑提出疑问,他说:“世间所存在的只有那些我们感受到的事情。但我们并未感受到“物质”或“质料”,无法察知我们感受到的事物是否存在。他相信人有“灵”,他认为我们所有的"观念都有一个我们意识不到的成因,但这个成因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性的。
我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同样存在这样的观点,如明代王守仁的“心外无物”及其《传习录》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哲学是人类思考的精华,能够反思人生、指导新的人生,哲学对于人生的最大帮助在于教会人思考。哲学成就的是大智慧,是面对世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永不过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