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读后感收集(14)
2022-08-10 来源:百合文库
二、评之得失
傅雷高度肯定了《金锁记》,认为它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甚至认为“《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⑥,同时,还对《金锁记》中结构、色彩、心理分析、语言风格予以高度评价。然而,在对随后的《倾城之恋》、《连环套》的评论中,措词之激烈、抨击之坚决充分显示了两者人生观、艺术观上根本性的区别。他认为《倾城之恋》“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甚至还给《连环套》下了“逃不过刚下地就夭折的命运”⑦结论。
值得肯定的是傅评抓住了张小说的某些致命弱点,例如一些作品缺乏深刻、典型的艺术形象,人物轻描淡写。傅雷是出于对一个文坛新秀的关心呵护而写下这篇文字的,但其间充满不同程度的误读。他认为《倾城之恋》两位主角“疲乏、厌倦、苟且、浑身小智小慧”⑧事实上,正是主人公的这种虚无这种飘忽使其超越个体本身而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小智小慧的他们实际上是文明社会小人物抽象意义上的代表,人世的变幻无常、人心的不可捉摸,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纷争战乱……虚无之世必然造就机巧、伪饰的他们。人物的进进退退、虚虚实实看似玩世不恭的游戏,实则是荒诞虚无之象征。
总的说来,傅雷对张小说的评论否定要远远多于肯定,而此文也不为张本人所接受,继傅雷之后,她于1944年8月陆续发表了《写什么》、《论写作》、《自己的文章》予以辩驳。这种强烈的冲突与两人迥异的性格、人生观、艺术观关系甚密。二者一个严肃构建一个世俗消解;一个崇尚高雅,一个喜爱通俗;一个站在男权社会批判,一个怀抱女权意识写作,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毕竟,艺术的碰撞“如马之两骖——互相推进”⑨
三、评之影响
在张爱玲创作之始,傅雷率先对其进行评价,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除了对张本人产生一定影响外,傅雷传统的批评理念也影响了随后的评论。在多重误读的遮蔽下,张爱玲独特的文学魅力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现代文学史所忽略。
傅雷高度肯定了《金锁记》,认为它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甚至认为“《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⑥,同时,还对《金锁记》中结构、色彩、心理分析、语言风格予以高度评价。然而,在对随后的《倾城之恋》、《连环套》的评论中,措词之激烈、抨击之坚决充分显示了两者人生观、艺术观上根本性的区别。他认为《倾城之恋》“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甚至还给《连环套》下了“逃不过刚下地就夭折的命运”⑦结论。
值得肯定的是傅评抓住了张小说的某些致命弱点,例如一些作品缺乏深刻、典型的艺术形象,人物轻描淡写。傅雷是出于对一个文坛新秀的关心呵护而写下这篇文字的,但其间充满不同程度的误读。他认为《倾城之恋》两位主角“疲乏、厌倦、苟且、浑身小智小慧”⑧事实上,正是主人公的这种虚无这种飘忽使其超越个体本身而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小智小慧的他们实际上是文明社会小人物抽象意义上的代表,人世的变幻无常、人心的不可捉摸,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纷争战乱……虚无之世必然造就机巧、伪饰的他们。人物的进进退退、虚虚实实看似玩世不恭的游戏,实则是荒诞虚无之象征。
总的说来,傅雷对张小说的评论否定要远远多于肯定,而此文也不为张本人所接受,继傅雷之后,她于1944年8月陆续发表了《写什么》、《论写作》、《自己的文章》予以辩驳。这种强烈的冲突与两人迥异的性格、人生观、艺术观关系甚密。二者一个严肃构建一个世俗消解;一个崇尚高雅,一个喜爱通俗;一个站在男权社会批判,一个怀抱女权意识写作,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毕竟,艺术的碰撞“如马之两骖——互相推进”⑨
三、评之影响
在张爱玲创作之始,傅雷率先对其进行评价,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除了对张本人产生一定影响外,傅雷传统的批评理念也影响了随后的评论。在多重误读的遮蔽下,张爱玲独特的文学魅力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现代文学史所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