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团课保卫黄河观后感摘录(2)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固然,怎样调动每个教生的教习主动性,从此还须勉力。
音乐《保卫黄河》教学反思2
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在聆听作品之后都安排了这样的提问: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及音乐表演效果有什么影响?当时我天真地认为,学生看到这个问题之后,应该不难回答,至少能讲上一大堆他们的理解,可是,事实证明,我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我亲爱的学生在看到我的这个问题后,眼神变得好迷茫,这让我不得不花费一番工夫去解释我的这个“问题”。“问题”真的成了“问题”!学生好象被这个提问弄得很紧张,脑子也似乎变得迟钝了!当时,我真的好迷惘,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但当我接下去聆听另一位老师上这节课的时候,看着她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入,象拨竹笋似的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时候,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
回来后,我对我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在复听合唱曲《保卫黄河》时,我先让学生边聆听边思考: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其实在初听的时候已经有提示了,所以并不难回答;接着,我再问:作者在歌曲中巧妙的运用了将声部不断地扩充、力度不断地增强的创作手法,听后使你联想到什么意境?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有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了声部的扩充,现在联想乐曲通过声部扩充想表现了什么音乐形象其实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实质上,也等于回答了我最初设计的提问:音乐表现形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及音乐表演效果有什么影响?
这次,我又对提问进行了再一次斟酌。但是,提问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提问设计究竟应该怎么样呢?
一、提问要有层次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就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音乐《保卫黄河》教学反思2
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在聆听作品之后都安排了这样的提问: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及音乐表演效果有什么影响?当时我天真地认为,学生看到这个问题之后,应该不难回答,至少能讲上一大堆他们的理解,可是,事实证明,我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我亲爱的学生在看到我的这个问题后,眼神变得好迷茫,这让我不得不花费一番工夫去解释我的这个“问题”。“问题”真的成了“问题”!学生好象被这个提问弄得很紧张,脑子也似乎变得迟钝了!当时,我真的好迷惘,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但当我接下去聆听另一位老师上这节课的时候,看着她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入,象拨竹笋似的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时候,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
回来后,我对我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在复听合唱曲《保卫黄河》时,我先让学生边聆听边思考: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其实在初听的时候已经有提示了,所以并不难回答;接着,我再问:作者在歌曲中巧妙的运用了将声部不断地扩充、力度不断地增强的创作手法,听后使你联想到什么意境?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有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了声部的扩充,现在联想乐曲通过声部扩充想表现了什么音乐形象其实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实质上,也等于回答了我最初设计的提问:音乐表现形式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及音乐表演效果有什么影响?
这次,我又对提问进行了再一次斟酌。但是,提问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提问设计究竟应该怎么样呢?
一、提问要有层次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就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