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现场直播观后感总汇(6)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其次是关于嘉宾。对比上一期,基本可以琢磨出嘉宾的构成模式了,一个副厅级领导,携带几个处级领导,然后在边上坐几个副处级的具体业务部门负责人。关于嘉宾的表现,我想说的是,一个节目的成熟,不仅仅体现在节目本身策划、编排、推进的成熟上,还体现在参与节目的人员表现的成熟。很显然,有了上一次的学习借鉴或者是实践
第三是关于节目的生成。我的两条微博被节目组滚动到了电视屏幕上。其中一条是这样说的:今天的节目相比上期还是有改进的.,多了随机的互动,多媒体的呼应让节目生成更多了。但在屏幕上滚动的时候,最后的“让节目生成更多了”被改成“让节目生动多了”。其实,“生成”与“生动”还是区别巨大的。“生成”相对于“预设”而言,第一期节目播出的时候,网络上很多质疑是“肯定经过彩排,一切按剧本推进”,这当然是网民的一种误解,但这误解是可以理解的,那就是,节目现场出现的随机互动相对较少,也就是预设相对多,生成少。而昨天的节目,现场互动,微博滚动,网民问题的现场解答等等,让人确信这回真的是现场直播了。当然,还有一个疑问是节目一开始公布了两个热线电话,是没有人打,还是没有高质量的问题,总之,热线不热,还是有待改进的。
第四是关于节目的走向。进行两期了,接下去,至少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保持节目的锐气和冲击力;2、如何确定嘉宾的人选?3、如何保持节目的纵深感。看似三个问题,实际是一个问题,怎样让节目做得更有人气,产生更多的影响力,而不是像“百姓热线”一样渐渐变得悄无声息。我觉得摆脱模式化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风格就是最大的风格,任何的模式总是会被人研究,最后必然导致平庸化。比如说我前面讲到的,相比于第一期,嘉宾表现得更成熟了。这一点,对于嘉宾而言,是一种突破,但这种突破,对于问政进行时这节目却不见得是好事。从节目观看期待来讲,能解决实际问题是一方面,更多民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官员的狼狈以及出那么一点小丑,与现实产生一点反差。所以相比第一期,这一次剑拔弩张少了很多,其乐融融多了很多。嘉宾感觉好了,观众的感觉自然就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