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著作读后感800合集(27)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但是蒋廷黻的这本《中国近代史》,确实只有寥寥五万字,但同时这也是洋洋洒洒的五万字。照陈旭麓先生的话说,“这一本薄薄的才五万余字的书,论述却颇能融会贯通。作者以自己的认识,抓住重大事件和人物,以点带线,写了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历史,为近代中国划了个轮廓。”需要指出的是,由蒋先生笔绘的这个近代中国的轮廓,大致圈着的年岁,与我们熟知的1840——1949年的划分略有出入。
这是因为那时中国尚是一团混沌,1938年蒋先生正有几月赋闲在家,于是忙不迭做了这么一件他一直想做的事情。诚如蒋先生所述,“我在清华教学的时侯,原想费十年功夫写部近代史。抗战以后,这种计划实现的可能似乎一天少一天。我在汉口的那几个月,身边图书虽少,但是我想不如趁机把我对我国近代史的观感作一个简略的初步报告。这是这书的性质,望读者只把它作个初步报告看待。”
而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做这个初步报告的动因,又是显而易见的。1938年,“七七事变”后,狼烟已经烧在了中原大地上,淞沪战役也即将打响。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作为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蒋廷黻,必然是怀抱着满腔的忧思与愁虑的;也是在这个时刻,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的想弄清楚:何以到了十九世纪,我民族就遇着这空前的难关呢?
在本书中,作者大略地给出了他的回答。这本《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第二部分则由“剿夷与抚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及其失败”、“瓜分及民族之复兴”四个章节组成。全书呈总分的论述模式,结构严密,层次清晰,与其短小的篇幅相协调。即使作为一部历史书,它的魅力也丝毫不输其他同类书籍。
第21篇:《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作者对近百年尖锐的复杂的阶级斗争史实完全不提,特别强调向西方学习,除了上述讨论过的其所处的时代因素外,与其身份和经历的关系也极其密切。必须承认,蒋廷黻骨子里就是一个学者。他十七岁负芨远游,在美国修读文学与哲学,后回国任教。是“生长于三湘,学成于西方;既受到过陶谢、魏源、曾国藩、谭嗣同等同乡前贤‘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也接受了西方人文科学观点的影响”的文化人。但除此之外,他中年时又以书生从政,任民国政府高级外交官,且还政后依然从事学术的研究。这样一段特殊时期的政治生涯,使他的历史著作既“高屋建瓴,目光四射,纵横剖析一切人和事的是非功罪”,又不可避免地被蒙上一层意识形态的阴影。
这是因为那时中国尚是一团混沌,1938年蒋先生正有几月赋闲在家,于是忙不迭做了这么一件他一直想做的事情。诚如蒋先生所述,“我在清华教学的时侯,原想费十年功夫写部近代史。抗战以后,这种计划实现的可能似乎一天少一天。我在汉口的那几个月,身边图书虽少,但是我想不如趁机把我对我国近代史的观感作一个简略的初步报告。这是这书的性质,望读者只把它作个初步报告看待。”
而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做这个初步报告的动因,又是显而易见的。1938年,“七七事变”后,狼烟已经烧在了中原大地上,淞沪战役也即将打响。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作为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蒋廷黻,必然是怀抱着满腔的忧思与愁虑的;也是在这个时刻,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的想弄清楚:何以到了十九世纪,我民族就遇着这空前的难关呢?
在本书中,作者大略地给出了他的回答。这本《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第二部分则由“剿夷与抚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及其失败”、“瓜分及民族之复兴”四个章节组成。全书呈总分的论述模式,结构严密,层次清晰,与其短小的篇幅相协调。即使作为一部历史书,它的魅力也丝毫不输其他同类书籍。
第21篇:《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作者对近百年尖锐的复杂的阶级斗争史实完全不提,特别强调向西方学习,除了上述讨论过的其所处的时代因素外,与其身份和经历的关系也极其密切。必须承认,蒋廷黻骨子里就是一个学者。他十七岁负芨远游,在美国修读文学与哲学,后回国任教。是“生长于三湘,学成于西方;既受到过陶谢、魏源、曾国藩、谭嗣同等同乡前贤‘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也接受了西方人文科学观点的影响”的文化人。但除此之外,他中年时又以书生从政,任民国政府高级外交官,且还政后依然从事学术的研究。这样一段特殊时期的政治生涯,使他的历史著作既“高屋建瓴,目光四射,纵横剖析一切人和事的是非功罪”,又不可避免地被蒙上一层意识形态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