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朗读者九的观后感汇总(9)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我常常问自己,
儿时的家怎么就不能忘记?
那土窑洞里看不到砖瓦和水泥。
也许是父亲的推车了不起,
供我们读书离开乡村离开了土地。
也许是母亲织的格格衣,
谁见谁夸的感觉怎么都抹不去。
难忘中秋明月夜,
爷爷把月饼六半切。
哥姐不肯来品尝,
那月饼的滋味可是甜中透着香。
难忘看病回家的路上,
哥哥将衣服披在我身上。
上学的机会谁能不渴望?
三姐将自己留在了家乡。
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我看不完住不够的地方,
我愿将心交付的地方,

朗读者九的观后感汇总56句


那就是生我养我的家。 
观看《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二)
因央视节目《朗读者》热播,俨然掀起一股朗读热,几乎是一夜间,文青们突然集体进化成为朗读者。
严格来说,《朗读者》更近于朗读包装下的《感动中国》,借朗读这个似乎“高大上”却又不难操作的壳,煽情得以合法转世,但它与真正的朗读,其实关联不大。
靠朗读就能复兴文化?靠朗读就能唤醒对阅读的重视?靠朗读就能重建我们心中的仪式感?这些想法很抒情,但未必能得到实证。更重要的是,一旦沉浸在这些桃色的想象中,我们就会忘掉,当下朗读本身其实很成问题——它压根就是西方文化的舶来品,尚未与我们自己的文化有机融合。
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副会长安妮曾指出:由于重视学生朗诵的集体效果,朗诵的音乐性和动作性在不知不觉中趋向夸张,结果是把朗诵和舞台表演混为一谈。
安妮所批评的,即所谓“朗读腔”,指在朗读过程中加入过多表演色彩,因过分夸张,不仅不能打动听众,反而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在今天,岂止学生们有“朗读腔”,很多专业人员亦如此。
猜你喜欢